导航菜单

法国vs英国回放,法国vs英国回放视频

2024-09-20 00:41:21

文章目录列表:

英国人为啥要跟法国打一场百年战争
二战期间,英国伦敦是如何成为“法国首都”的?
英国和法国有多远

法国vs英国回放



众所周知,英国一直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一般来说,如果欧洲大陆太强大,英国会联合其他国家压制它。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大国都与英国联合起来过,所有的大国也都曾和英国敌对过。

1815年,拿破仑三世的叔叔拿破仑·波拿巴下台,繁荣的法国第一帝国成为历史。在欧洲大陆,随着法国的战败,俄国的势力大大扩张,这自然引起了英国的不满。俄罗斯将取代法国成为英国的新对手。当然,法国不愿意失去它以前的欧洲霸权,而且一直希望东山再起。1853年,俄罗斯对土耳其开战。一旦俄罗斯击败土耳其,其势力范围将进入地中海,这是英国和法国无法容忍的。此外,法国还希望为俄国过去的失败复仇。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俄国,英国和法国联手向俄罗斯宣战。可以看出,英法联盟不是因为英国前世欠法国任何东西,而是纯粹为了利益。

尽管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但它绝不是肤浅的,仅仅是支持弱小的压力。英国在执行自己的政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利益。普法战争前,英国和法国基本上是盟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共同对满清和沙俄发动了进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英国有多爱法国,而是因为当时的战略格局。拿破仑帝国灭亡后,维也纳体系建立后,俄国成为英国在欧洲的主要对手。然而,克里米亚战争后,拿破仑三世成了欧洲各地煽风点火之人。普法战争本身就是由法国主动挑起的。英国要出兵也是师出无名。

法国的强势和傲慢表现让英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一旦法国迫使俾斯麦接受法国扩张莱茵河左岸和比利时,将严重损害英国的利益。此外,法国发动的战争还不得而知。如果沙俄势力仍然是英国的主要焦点,英国需要与法国联合起来抵抗沙俄,那么英国镇压的对象可能不是看起来软弱的普鲁士,而是法国。

英国人为啥要跟法国打一场百年战争

相爱相杀开始的地方,英国人为啥要跟法国打一场百年战争?

(1)家族内斗

在说英法恩怨之前,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欧洲上层皇族大部分是亲戚,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王室、德国皇室和俄罗斯皇室,这些都是亲戚。而在14世纪的欧洲,英国国王和法国国王也是亲戚,但是问题就出现在这个亲戚上了。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没了,然后当时的英王爱德华三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所以他想跟腓力六世争夺法国王位,结果就是没争到,然后两国的矛盾就大起来了。到了1337年,爱德华三世带着自己的小弟去打法国。经过多年搏杀,英国通过多场胜利确立了优势,法国佬简直菜到抠脚。

在1356年的时候,法王约翰二世跟英国佬对头码人,双方会战于普瓦提埃,然后法王约翰二世及众臣就被抓了,后来干脆北狩英格兰。最终在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顶不住了,不得不跟英国佬签订一份丧权辱国的《布勒塔尼和约》,把法国加莱及西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英法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算完了,这阶段的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梁子算是结下来了。

(2)法国佬的反扑

不过随着在1364年法王查理五世即位,法国佬就打算开始复仇。这哥们先是改革了税制和军制,保证有钱有人打仗,并且步步蚕食,逐渐收复失地,英国人被赶到几个沿海据点。而这阶段的英国佬也焦头烂额,因为打仗耗费了太多军费,导致英国佬在国内收了很多税,于是在1981年,英国爆发了瓦特·泰勒起义,起义还扩大到了英国佬40个郡中的25个郡。

不过英国佬还是鸡贼,英王查理二世假惺惺地说,要跟农民起义军和解,假意作出承诺颁布解放农奴证书。结果起义领袖瓦特·泰勒信了,在跟国王的谈判期间,被伦敦市长刺杀,英国的这次农民起义宣告失败。但是这次农民起义军动摇了英国的国本,与在1399年,英王查理被废,金雀花王朝宣告扑街,新上台的王朝是兰加斯特王朝。

(3)英国佬的反杀

在王朝更替之后,英国佬的战斗力重新恢复了。在1415年,亨利五世带着步兵弓箭手为主力的军队继续跟法国佬打,法国佬被英国的弓箭兵打得满地找牙,特别是在阿金库尔战役,法国的大批贵族被打掉,法军的大元帅直接被抓,这是法军丢人集锦中的精彩一幕。

随之而来的是法国的全面堕落,但是这个时候,一个法国女人站出来了,那就是圣女贞德。1428年英国佬包围了奥尔良,而在第二年贞德带着一伙人干掉了英军,于是奥尔良战争反败为胜。这也成为了法国佬反击的号角。虽然法国人后来出卖了贞德,并且把贞德卖给英国佬,但是之后的法军逐步收复失地,1453年,法国基本上实现了领土的统一,而这个时间点也是东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点。不过百年战争的真正结束还得是1558年,法军攻陷加莱才算结束。

(4)结语

英法原本还是亲戚的两个国家,正是因为继承权而翻脸,从而走上了对抗的道路,这也是英法两国相爱相杀的起点。

二战期间,英国伦敦是如何成为“法国首都”的?

巴黎作为法国首都已有千年历史,这座历史名城早已成为了法国的象征。但法兰西民族也是多灾多难的,在血雨腥风的二战时期,法国不但沦亡,巴黎也丧于敌手。

而英吉利海峡彼端的伦敦,则变成了“法国首都”。

一、法兰西的沦陷

法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和当时的欧陆第一强国,本来有能力扼杀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的。然而,一战的胜利对法国人来说太过惨痛,他们无力,也不想去主动招惹复仇心切的德国人。

而擅长玩“欧陆制衡”战略的英国人,也希望看到一个重新崛起的德国在欧陆制衡法国。这样,英法不约而同地推行“绥靖政策”,对德国的侵略步步退让。

▲英法***与法西斯首领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

但抱薪救火的做法并不能满足希特勒,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后,1939年9月1日悍然进攻英法的盟友—波兰。然而,英法竟然在战壕里打起了“静坐战”,坐视波兰沦陷。

终于,清理了东线腾出手的德国,在第二年对西线的法国开刀了。

▲1940年进攻法国前夕局势,蓝色为轴心国,红色为英法,绿色为苏联

法国自以为法德边境的“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结果被德军绕路进攻打乱部署。英法联军中计,40万英法联军被包围在敦刻尔克,不得不发动“发电机行动”将大军撤离到海峡另一端的英国。法国一溃千里,战事开始六周即投降。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它的溃败让世人瞠目结舌。希特勒强迫以一战英雄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接受法西斯统治,巴黎包括北方大部分地区则被法西斯占据。

▲仅剩半壁江山的维希法国(红),红色**分别为德意占领区

虽然新政府仍然以巴黎为法定首都,但巴黎已经沦陷,而实际首都则迁到了维希,因此也被称作“维希法国”。

▲希特勒在兵不血刃拿下巴黎后在埃菲尔铁塔前的照片

二、流落他乡的“自由法国”

法国人并没有全部向法西斯屈服。曾是法国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的夏尔·戴高乐,在上司贝当元帅向德国投降之后,赶赴英国伦敦,公开在BBC发布抵抗宣言,号召法国军民为自由而战,这就是“自由法国”运动的开始。

戴高乐发表的《告法国人民书》无疑是在法兰西民族最黑暗时刻的一针强心剂,鼓舞了广大法国人的斗志。巴黎的学生公开集会,表示支持戴高乐。一些撤到英国的法军官兵也很快投奔戴高乐。

戴高乐的举动遭到了维希法国的敌视。他们憎恨戴高乐,甚至开设军事法庭宣判他死刑。戴高乐曾经的同僚们也不愿支持他,纷纷效忠维希,但他不为所惧,仍然积极地组织“自由法国”的抗战工作。

盟友英国及时地表达了支持,6月28日,也就是在法国投降后的一周,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承认戴高乐为初建不久的“自由法国”领袖。而这个流亡政府在当时还未被任何国家承认,相反,许多国家纷纷承认了维希法国。

英国的承认,对“自由法国”是极其有力的支持。伦敦也成为了“自由法国”的临时首都。

“自由法国”运动不能没有自己的旗帜,但传统的法兰西蓝白红三色旗已经被维希法国使用,自由法国必须设计新的旗帜。戴高乐选择了在原有的三色旗基础上加上洛林十字的方案。洛林十字正是当年圣女贞德拯救法国的象征,戴高乐认为这可以鼓舞法国人民反抗纳粹的斗志。

“自由法国”的总部被设在了泰晤士河畔的圣斯蒂文大厦,戴高乐将军正是在这里筹备武装力量,以及建立“法国民族委员会”。支持他的法国人从各地辗转赶来,加入“自由法国”的队伍中。

“自由法国”初期的境况十分严峻,尽管敦刻尔克战役将9万多法军官兵救到了英国,但维希法国的号召力仍然强大,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回国,留下的人只有几千人,而且他们暂时还是手无寸铁的。

没有实力,如何让世界承认“自由法国”?

所幸,6月末,法国海军中将米塞利埃听闻法国投降消息后,立刻组织了一支小舰队,护送一批货物从法国马赛赶往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他本人也愿意效忠于戴高乐,这支宝贵的海军极大地壮大了“自由法国”的实力。

终于,在7月14日法国国庆到来之时,戴高乐集结起来的7000多自由法国战士在伦敦白城体育场接受他的检阅,戴高乐一身戎装,法国战士们军容严整。

展现在伦敦民众眼前的,又是一支强大的法国军队。

虽然“自由法国”的武装力量相比于英国和德国还很弱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陆海空三军都具备。在盛大的阅兵式结束不久,“自由法国”空军就发动了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空袭,极大地鼓舞了盟军的士气。

随着运动的蓬勃发展,英国政府也逐渐开始重视这个起初不起眼的“流亡政府”。8月7日,丘吉尔同戴高乐缔结了一项协议,规定英国和在英的其他盟国流亡政府的关系。戴高乐根据协议,获得了统帅法国部队和支配法式装备的权力,还有英国经费的支持。

作为交换,他要服从英国统帅部的指示。当然,戴高乐的底线是不能被派去攻击法国人。

“自由法国”总部也搬到了更加宽敞的卡尔顿花园四号,虽然环境更加舒适了,但戴高乐无心享受,他必须走出伦敦,开创新的解放事业。

▲丘吉尔与戴高乐的合照,右一戴高乐,右二丘吉尔

三、“自由法国”在非洲

法国在非洲有着广阔的领地,即使本土沦陷,还有大片殖民地可以争取。客居伦敦的戴高乐深知,要与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作斗争,就必须向非洲进军,和它们争夺法属殖民地。

伦敦虽好,在法国人心中又怎么比得过巴黎?

法国沦陷后,北非与亚洲的叙利亚殖民地选择支持维希,而马达加斯加等殖民地过于偏远,西非与赤道非洲就成了“自由法国”的首选目标。

1940年8月,英法联合远征军远征西非达喀尔。更幸运的是,在出征之前,乍得省的黑人总督费利克斯·埃布埃就宣布归附自由法国,喀麦隆等地也相继投靠了过来。

“自由法国”在赤道非洲的进展非常顺利,然而远征达喀尔最终以失败收场。但戴高乐没有气馁,他留在了赤道非洲巡视,整合队伍。10月,“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在布拉柴维尔建立,戴高乐出任主席,米塞利埃、埃布埃等人充任委员,就这样,一个有模有样的“自由法国”政府在非洲建立了。

与临时首都伦敦不同,布拉柴维尔和法属赤道非洲是完全属于法国人自己的土地。委员会的成立大大提高了“自由法国”的声誉和实力,之后一连串在非洲的军事行动不但打击了德意法西斯,更让英国体会到了“自由法国”的实力。

英国也表示愿意协助“自由法国”收复其他的殖民地。在英国舰队的封锁下,效忠维希的殖民地一个个地转向了“自由法国”。

经过了几个月,戴高乐返回了伦敦主持工作,而此时的伦敦,形势比非洲更加严峻。德国空军不断地轰炸英国本土,尤其是首都伦敦。

在这种提心吊胆的环境之中,戴高乐和“自由法国”战士们仍然坚持斗争,伦敦也见证了英法两国并肩作战的那段历史。

1941年,“自由法国”也迎来了转机。5月,他们与英军联合解放了意属东非殖民地,埃塞俄比亚光复。德国入侵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让苏联美国也相继承认了“自由法国”。英国也将之前法国投降时扣押的法国“无畏舰”交还给“自由法国”,这极大地壮大了“自由法国”的海军实力。

四、为“自由”而“战斗”

除了在海外作战,戴高乐也和国内的抵抗运动联合,更坚持对英美盟友的霸权主义说不。为了与英美插手法国殖民地的行为作斗争,1942年7月,他将“自由法国”改称“战斗法国”以示决心,法国不向法西斯低头,也不会向任何强国低头。

东非解放后,北非成为了双方争夺的重点,10月,英国在阿拉曼战役中击退了“沙漠之狐”隆美尔,迎来了非洲战场的战略转折。“战斗法国”的部队也大显身手,以一个旅的兵力牵制了德军一个坦克师,作出了杰出贡献。

北非战场的转折,也为解放广大的北非西非殖民地提供了机遇,苏联也急切地要求盟军开辟西线战场。于是,盟军指挥部发动了“火炬”行动进攻北非的维希势力。由于前期与维希将领的沟通和周密准备,分三路登陆的盟军很快取得了胜利,维希军队本无心抵抗,纷纷倒戈。

维希法国的北非指挥官达尔朗本打算绕过“战斗法国”和美军指挥官艾森豪威尔达成加入盟军的协议,没想到他不久就被刺身亡,戴高乐迅速取代了他的位置,就这样,法国的非洲帝国重新回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怀抱。

“战斗法国”接收了维希法国的非洲驻军后迅速壮大,并参加了1943年开始的攻打意大利的行动,戴高乐率领“战斗法国”军队参加了战役,并且亲临前线,鼓舞了盟军的士气。法军在这时也已经壮大到了40万之众,实力不可小觑。

1943年6月,戴高乐联合了数个抵抗组织,在北非阿尔及尔建立了“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虽然总部和临时首都仍在伦敦,但戴高乐更希望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政府,这对于战后法国恢复大国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英美等盟国政府也迅速承认了这个法国政府。

盟军节节胜利,但“战斗法国”没有松懈,如果解放法国本土和巴黎的不是法军,那么法国很有可能沦为英美的占领区。戴高乐积极领导“战斗法国”军队参与登陆法国本土的军事行动。终于,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作战发动,法军和法国“内地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为盟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而早在三天之前,戴高乐就离开了临时首都伦敦,赶往阿尔及尔成立正式的法国临时政府,为解放本土做足了准备。他明白,解放祖国和首都的时候要到了。

伦敦完成了它作为“法国首都”的历史使命,法国的政府,即将还都巴黎。

8月,盟军进逼巴黎,巴黎起义,戴高乐要求盟军支援起义。法军勒克莱尔师率先进入巴黎,德国统帅违抗了希特勒命令,没有毁灭巴黎,而是向法军投降。法国首都巴黎,四年之后终于宣告解放。

虽然“自由法国”和后来的临时政府一直将巴黎定为首都,但伦敦作为二战期间的临时首都,对法国的重振旗鼓也功不可没。伦敦既为戴高乐和他的政府提供了庇护,也象征着反法西斯盟友英国的坚强支持与合作,更是法国抵抗运动的起点。没有伦敦,就没有后来法国的复兴。

法国在二战中的历史,既是一部令人扼腕的沦陷史,又是一部百折不挠的解放史。而“法国首都”在伦敦的那段历史,虽然只有短短四年,但谱写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起来反法西斯的赞歌。

英国和法国有多远

英国和法国相隔于英吉利海峡与多佛尔海峡,两地最近的距离大概为30多英里。

多佛尔海峡下有一条横贯英法之间的海底铁路隧道-欧洲隧道,又称海峡隧道。它西起英国的福克斯通,东到法国的加来。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隧道长度50公里,仅次于日本青函隧道。海底长度39公里。

扩展资料:

巴黎和伦敦都是曾举办过两届夏季奥运会的国家,现代奥运会虽然是法国人提出的理念,而英法工业革命后的繁荣则是现代奥运复兴的基础。1890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人顾拜旦来到英国马奇温洛克镇,与布鲁克斯医生就“体育”和“奥林匹克复兴”进行交谈,最终促发了顾拜旦的灵感,也促成了1896年首届现代夏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的举行。

过英吉利海峡有两种方式:最传统的方式,即乘坐海上渡轮,需用时1个半小时,每天共38次,价格根据日期和车辆尺寸有所不同,均价大约单程60英镑——100英镑不等;第二种就是走海底隧道,单程需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