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海南排球全国回放,文昌是排球之乡吗

2024-09-20 00:11:57

文章目录列表:

海南人为什么打排球厉害?
文昌排球之乡的由来

排球之乡的排球之乡——文昌



文昌是世界排球场最多的地区之一。

虽然没有官方机构的正式命名册封,但文昌“排球之乡”的美称早已闻名遐迩。排球,在文昌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追溯历史,排球运动在文昌流传,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文昌排球的发展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几乎所有的村庄、中小学、企事业单位都有排球场,大多数人都能上场比试一番,每逢节假日、喜庆日,排球赛是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排球运动普及率之高,在全国也难有与之比肩的市县;而一个个全国冠军头衔的摘取,更是让“排球之乡”名动四方。

文昌人无疑都有着深深的排球情结,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文体娱乐项目日渐丰富,许多文昌人恐怕不再对排球情有独钟。我们也许不能说文昌排球的发展今不如昔,但如何给文昌排球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让“排球之乡”的品牌历久弥新,愈发明亮?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记者在采访文昌体育界人士时,看他们眉飞色舞地讲述文昌排球辉煌的历史,也听到他们对文昌排球未来发展的深思。

起落属正常 危机不存在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文昌的排球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文昌中学队、文昌青少年队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名列前茅。至于省级比赛的冠军,更是难以计数。

回顾历史,文昌排球的优异战绩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1998年后,出现了一段空白,也就是在此期间,不少人发出“危机论”,认为文昌人对排球的热情消退,文昌排球今不如昔,担心文昌排球会出现衰落。

对于此种担忧,文昌体育界人士几乎一致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有的甚至认为,文昌排球正处于兴旺发展的高峰期。文昌排球界前辈、曾任省教育厅体卫处处长的王振良认为,排球是文昌普及率最高、最有影响的全民健身项目,历史传统不是说改就改的。而因为群众喜欢,每一任领导都非常重视,文昌排球因此能长盛不衰。

曾是专业排球运动员的文昌市体育局局长陈导认为,文昌排球正处于兴旺发达阶段,整体环境比以前还好,“以前文昌有‘东面排球、南面篮球、北面足球’的说法,现在完全是排球‘一统天下’,排球在农村的普及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陈导说,文昌的排球比赛蔚然成风,各式各样的比赛对于保持文昌排球的传统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比赛,可以促进交流和提高竞技水平,提高排球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增加凝聚力。

至于有一段时间文昌排球竞技水平出现滑坡,省内比赛的成绩被琼山等地超过,陈导认为,这种起落属于正常现象,“一方面我们有所松懈,抓得不是很紧;另一方面,别的球队实力不差,他们超过我们也很正常。”这段滑坡引起了文昌排球界甚至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专门召集排球界专家开会研究对策,提出了“振兴文昌排球”的口号。“领导一重视,我们的成绩很快又上来了,这几年又拿了不少冠军。这充分说明了文昌排球有雄厚的群众基矗”陈导说。

文昌中学排球队主教练林明宙则颇为自豪地说,目前文昌中学排球可以说处于历史最好的时候,队伍建设健全稳固,成绩骄人,球队球员平均身高1.85米,是历届身体条件最好的。

身体条件制约竞技成绩

不过,文昌排球的骄人战绩,几乎全是中学生球队和少年球队所取得的,在成人排球这个顶尖的竞技层次上,文昌排球在国内并没有打出多大名堂。

而且,以前文昌排球还能为专业队输送过不少人才,甚至出现过国手,文昌的排球“明星球员”,最多也就是凭着排球特长被大学特招,最终谋一份职业罢了。

对于这种状况,文昌排球界人士并不讳言,是身体条件特别是身高的劣势,制约了文昌排球竞技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中学生和少年比赛,文昌球员的身材吃亏不太多,成年后差距就拉大了,1米8打人家2米的大个,网上劣势太明显了。文昌市文体局副局长郭泽忠说:“如果排球比赛身高限定在1米85以下,我们敢夸口称雄全国,但不限身高,就一点戏都没有了。”

至于早期在成年比赛取得的一些好成绩,以及曾有不少球员打过专业队,那是因为以前排球并不像如今那么大型化,那么长人如林,文昌排球运动员的技术优势和灵活的身手那时能有用武之地。

“文昌排球在中学生和少年排球赛中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是完全可能的,但成年队要想打出名堂,实在太难了。”王振良有点无奈地说。

成立专业队很有必要

文昌排球没有再涌现出成人专业和职业球手,文昌体育界人士还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因:省里没有专业运动队,人才输送的渠道不畅通了。曾有过“广东排球半海南,海南排球半文昌”的说法,以前海南属广东管的时候,文昌排球打得好的球员有可能被广东队挑走。1993年,海南的专业体育布局取消了排球项目,排球苗子就只剩下上大学继续打排球这条出路了。

当然,以排球的大型化发展状况,文昌的排球苗子大多数恐怕很难再走当职业球手的路子。但身高也不是绝对的,陈导就认为,“海南排球苗子如果能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至少可以在职业队甚至国家队中竞争自由人、二传手等位置吧。”

而成立专业队,引进先进的技战术和训练方法,无疑可以促进海南业余排球竞技水平迈向更高的层次。因此,文昌排球界人士都呼吁,海南有雄厚的排球群众基础,排球深受群众的欢迎,省级运动队应该有排球队,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考虑拉起职业队打职业联赛,“适当引进一些人才,打不了全国冠军,保一个甲级队称号应该可行吧。主场设在文昌,保证场场爆满。”郭泽忠说。

发挥排球的“龙头”作用

其实省里有排球专业队,不过那是“同胞兄弟”沙滩排球,而且在国内比赛中成绩不俗,全运会进入过前八名,全国巡回赛打进过前三名。沙滩排球省队的选手都是海南人,有几名队员来自文昌。

文昌体育界人士也充分肯定走沙滩排球的路子,他们认为沙滩排球对身高的要求不像室内排球那么苛刻,更有利于海南人打出好成绩。

沙滩排球的路子很宽很长,海南已成为我国沙滩排球的重要训练基地,国家队每年都在三亚集训,而文昌的高隆湾是每年一度的全国沙滩排球大集训的训练基地。郭泽忠说:“我们希望通过沙滩排球能进一步打响名声,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为文昌市体育局的负责人,陈导考虑的不仅仅是排球,“无疑,排球是我们重点抓的项目,我们的想法是组织更多的比赛,让文昌的排球更兴旺发展。同时以排球为龙头项目,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带动田径、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的开展。”

1958年,文昌少年排球队首夺全国少年赛冠军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聊起文昌排球的过去,许多资深的文昌球迷都会提到1958年在秦皇岛夺得全国少年冠军的光荣历史。不仅仅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文昌排球首夺全国赛事冠军,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一段“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的往事。

吴乾海是当时那支文昌少年队的队员,他已经退休了。回忆起当时参赛的经历,沉默寡言的吴乾海突然来了精神,事隔那么多年了,许多细节他仍能清晰地描述:

那是1958年的5月,参赛队有21支。我们首战打上海,那是一支强队。他们赛前可一点都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人家来到训练场一看,文昌队个子那么矮,还光着脚打球,一句“不行”扭头就走了。

其实我们更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一看他们训练,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别看他们个高,都是些花拳绣腿,我们用海南话说“明天把他们打趴了。”

一交手,前两局我们轻松拿下。第三局,我们暴露了打业余球太多的习性,打得漫不经心,被对手追回一局。第四局,我们再不敢怠慢,比分一路领先到14:9,就差一分了。我们的发球直接落地,以为得分了,大家都跃起欢呼,没想到被吹了出界。结果我们还是以15:10拿下。

第二天,不得了了,我们成了新闻人物,报纸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做标题,因为我们在比赛时都不穿鞋。

并不是我们没钱买鞋,而是因为实在不习惯穿鞋打球。事实上,县政府对我们参赛非常重视,组队选拔队员就足足打了一个星期。

经与上海一战,我们名声大噪,对手都对我们高度重视,但我们的势头已不可阻挡,最后在决赛中3:2战胜台山队,决胜局是大比分获胜。

海南人为什么打排球厉害?

海南排球群众基础很好,排球在海南开展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了。

文昌既是著名的“排球之乡”、又是“华侨之乡”,其实二者还颇有关联,在文昌排球的历史上,清末的归国华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

全市有55万人。而归侨、侨眷就有30多万,占全市人口的60%。文昌市开展排球运动就是由该地的华侨、华人从海外传回来的,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末年,文昌就开始打排球了,最早开展这项活动是东郊镇,因为从这里去南洋的人比较多,他们将从南洋学回的排队技术,逐渐推广到全市。

扩展资料:

打排球的硬件要求

场地要求

排球比赛场地为18米×9米的长方形 ,四周至少有2米空地,场地上空至少高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场中间横划一条线把球场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所有线宽均为5厘米。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40-0.45千克/平方厘米。

球网

场地中线上空架有球网。网宽1米 ,长9.50米,挂在场外两根圆柱上。女子网高2.24米,男子网高2.43米。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交界处各有5厘米宽的标志带 ,在其外侧各连接一根长1.80米的标志杆。?

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40-0.45千克/平方厘米。

文昌排球之乡的由来

文昌排球之乡的由来:海南人爱排球,文昌人尤甚。如果说文昌人有什么天赋的话,排球绝对首当其冲。这项起源于国外的运动自上世纪初传入文昌后,便在如海的椰林下扎下根来,被文昌人玩得花样百出。“排球之乡”,由此得名。

排球之乡有四个地方,分别是广东省台山市、海南省文昌市、福建省漳州市和福建省晋江市嘉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