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快艇VS黄蜂回放,我国导弹快艇

2024-09-20 00:49:33

文章目录列表:

021型导弹艇的性能指标
介绍下大西洋海战(battle of Atlantic)
快艇详细资料大全

中国的导弹攻击快艇都有什么型号 哪种是最先进的?



1、红箭级(037II)导弹艇

排水量:542吨 长65.4米,宽8.4米,吃水2.4米 航速: 33.6节续航力:1800海里/18节

武器: 三联装YJ-1(C801)舰舰导弹2座 37毫米/63两联全自动舰炮一座, 30毫米/65全自动舰炮2座

雷达: 352E方结对海搜索/火控雷达,用于C801舰舰导弹。 340火控雷达,用于37炮。 88C光电火控系统,用于30炮。

2、红星”级(037IG型)

排水量:480吨 长65米,宽7.2米,吃水2.3米 航速:32节最大航程:1300公里 武器:两联装YJ-1(C801)舰舰导弹2座 37毫米/63双联全自动舰炮2座,14.5毫米双联机枪2座.

3、黄蜂级 (021型)

苏联于1959年转让,搭载4枚“上游-1号”导弹,1970年该型艇实现全面国产化,西江造船厂也于1971年建成首艇。已基本退役,就不介绍了。

4、河谷”级(024型)

“从原苏联的“蚊”式改进而来,有较好的快速性与耐波力。

建造:首艇由芜湖造船厂制造,1966年4月开工,8月下水,12月服役,命名为66型小型导弹艇。因为“文革”影响,直到1975年2月才定型,由芜湖造船厂和上海求新造船厂生产。1980年至1982年,701所与海军4805厂将4枚 C-801型多用途导弹改装到一艘024艇上,攻击力大大加强。近年来,海军还在该型艇上进行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试验工作。

排水量:标准68吨,满载79吨

尺度:长27米,宽6.3米,吃水1.3米

航速:37.5节

续航力:700公里

武备:“上游-1/2”双联装反舰导弹1座 25毫米/60双联舰炮1座

5、P29B型导弹快艇

满载排水量:134.5吨。 主尺度:长33.5米,宽6.7米。 航 速:33.7节。 续航力:600海里/24节。

武 器:69式双联30毫米自动舰炮1座;双联装C802舰舰导弹发射架2座.

6、P29B型导弹快艇

神秘的028艇 ,即海岛级导弹快艇,排水量:满载300吨,主尺度:长48.0米,宽7.2米,吃水2米

航 速:45节续航力:25节1000海里

武 器:导弹:C801单联装6座;57毫米两联舰炮2座

7、022型系列

最新型号,是世界上第一艘双体穿浪隐形导弹艇022型,该艇突出隐形性能,能在海浪中快速穿行,并具有双船体外形,具备了高速、安静、隐形三大利器, 满载排水量250吨,长40米,可携4枚4枚yj-83(鹰击-83)反舰导弹。

021型导弹艇的性能指标

021型(黄蜂级)导弹艇参考指标:

排水量:标准171吨,满载205吨

主尺度:长33.6米,宽7.64米,吃水2.7米

动力:3台柴油机,8025马力

航速:35节

续航力:1400公里

编制:28人

武器:导弹(SY-2单联装4座);30毫米两联舰炮2座

艇长38.75米、宽7.62米,高13.61.吃水2.99米;排 水 量:标准270吨、满载305吨

动力:三台4000马力柴油机,最大速度42节,巡航速度:24节,最大续航力:1000海里,作战半径:350海里 (不成熟型)

1966年出现一种加长的021型导弹快艇,长42m,该型有四座鹰击一式反舰导弹但无火炮,由于出现了各种问题,只生产了一艘。 6621型(“黄蜂”级)导弹快艇

根据中苏相关的技术转让协议,由中国仿制苏联6621型导弹快艇,但由于1960年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了专家,建造一度停顿,最后由中国自己慢慢摸索自制,第一艘于1963年8月下水,1965年服役。

当时提供了四套相关设备,本类快艇只建造了2艘,共用去2套设备。一套用作实验与仿制,另一套由军委决定,暂时不用,以为今后中国自的制的舰艇(021型)所用。

介绍下大西洋海战(battle of Atlantic)

大西洋海战--自由的供给线

在二战前几年,希特勒逐渐重建了德国海军,并制造了其他的武器,违背了当时存在的条约。袖珍战列舰携带武器和军队在海上航行,让德国避开《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此项和约早在1935年就被德国打破了,从那时起,德国开始建造U型潜艇。同时,希特勒不相信,

士气那样高昂的国家可以不要依靠空中战斗来取得胜利。为了大力发展空军,他牺牲了海军的部分花费。大多数德国军官都没有反对他的提议,并且志气高昂地表示赞同。

“我的领袖,你带领我们建立了海军和一个强大的国家,带领我们走出黑夜,走向光明灿烂的明天。但愿上帝保佑您和所有的德国人,保佑您带领我们进行的事业一帆风顺。”

他们在德国士气高昂的军人中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这些人善于为士兵们鼓气。包括雷达军官,以及U型潜艇的指挥官,邓尼兹。

邓尼兹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居住在汉堡郊外的一座小别墅中。他早在一战期间就是德国U型潜艇上的军官,1939年希特勒又让他担任U型潜艇的指挥官。他们原本认为,德国很可能会赢得大西洋战争。

仍然在西德海军中服役的海克德号,是大西洋战争中最后使用的U型潜艇。20多年后,克莱特曼军官重新来到这座潜艇上。

在二战期间,克莱特曼是最成功的U型潜艇船长之一,被认为是大西洋之狼。

现在他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名军官。

在那场战争的时候,我27岁。我们接受了4年优良的训练,能到U型潜艇上服役,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是海军中的骄傲。

当战争开始的时候,德国海军能随时开往大西洋执行任务的只有23艘潜艇。但是他们准备好了。对于海员们来说,这场战争是真实残酷的。

从第一天,他们在音乐声中出发去海洋的时候,野蛮的,刺激的战争就拉开了序幕。

U型潜艇出发的目的是潜伏,等待时机攻击。看见海面上有捕杀者的时候要发出警报。每个人都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一切都依照船长的指示进行。观察什么,瞄准什么,做什么决定。

在第一回合的战斗中,德国U型潜艇投掷炸弹,击沉了“勇敢号”航空母舰,还击沉了一些敌方的船舰。把重达150,000吨的敌方船舰送到海底。

1939年10月17日,艇长普里恩带领船员胜利返回德国,受到海军总司令的热烈欢迎。就在13日晚上,普里恩率领潜艇悄悄潜入奥克兰群岛东部海域,休息一会儿,闯入柯克海峡,他们克服水流湍急的困难,绕过了封锁船只,顺利突入斯卡帕湾。接着潜艇继续航行,寻找目标,普里恩指挥士兵沉着冷静地发射了七颗鱼雷。击中了英国军队的几艘战列舰。在英国皇家海军还没从突然袭击中反应过来的时候,普里恩已经迅速转舵,越过封锁的船舶,全速撤离了柯克海峡。普里恩还被希特勒亲自接见,并被授予十字勋章。

在战争打响后,英国首相邱吉尔决定坚决抵抗德军的进攻。他知道,战争成败的关键在于对海的控制程度。他开始总结英国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邱吉尔提醒大家,英国面临危急情况,在危急情况下,要大力加强护航系统。在每次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国海军都要加强防御系统。护航和防御组织的紧急任务是,密切注意来往的船只,防止敌方战舰前来攻击。每个月,都有1000多只海洋船只从世界各地来到英国,给英国带来各种供应物。而海军要加强防御,保护自己。1939年末,希特勒的袖珍战列舰之一,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在朗格斯道夫上校的率领下,来到南大西洋海域,袭击英国的海上运输船队。

而英国海军派出一支大舰队,在“艾克塞特”号、“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3艘重巡洋舰率领下对“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展开围追堵截。

考虑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朗格斯道夫上校命令自己的战舰向阿根廷海岸驶去。

12月13日,一直紧追不舍的英国舰队终于将它围了起来。 战斗开始了。

英国舰队布成“品”字形战阵,向“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猛烈轰击。德国人也不甘示弱,用大炮全力还击,并且发射鱼雷。但是英国舰队速度更快,并且从不同方向同时攻击,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在开火6分钟后,英国的炮火击中了德国战舰,并且杀死了除船长之外的士兵。

接着,英国一艘战舰被击中,但是她仍然坚持航行。船上57名海员被打死,23名海员被打伤,但是船舰依然坚持作战。而德国战舰也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在乌云和硝烟的笼罩下,德国战舰钻出包围圈,逃进了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港。

根据国际法,交战方舰船可以在中立港口停留72小时。但是修好“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 号需要花费两周时间。而且朗格斯道夫上校的船员大都是死的死,伤的伤,难以进行修复工作。

朗格斯道夫舰长乞求乌拉圭人延长停留时限,但是他被拒绝了。12月17日,“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进入蒙得维的亚港的第4天,也是72小时期限的最后时刻。三架英国战舰在港口外守候。

在距蒙得维的亚港8英里处,德国官兵在朗格斯道夫舰长的命令下乘小船向阿根廷等地散去。而“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爆炸了。

“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战舰上的水兵被安置了,但是3天后,在蒙得维的亚的旅馆房间中,朗格斯道夫舰长掏出手枪自杀了。

之后很长时间,德国都没有派船舰到这片海域来冒险袭击了。

大西洋战争中最理想的武器是U型潜艇。1940年,德国有30艘U型潜艇可以服役。当德国入侵法国,占领其大西洋海岸时,这又给U型潜艇进攻盟军船舰提供了新的基地。

德国人认为这段时光是他们的幸运时光。这段时间里,他们连连胜利,摧毁了不少敌方船舰。他们潜入水底,不被目标所察觉。夜晚,U型潜艇才出没到水面上,进行袭击。护卫队的探测仪器在对付U型潜艇方面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有时候,U型潜艇甚至可以穿过一队护航的船舰。

在1940年7月到10月期间,U型潜艇击沉了217艘船舰,总重达150万吨。

偶尔,U型潜艇也会救助一些遇难的人。

有的遇难者曾经被U型潜艇救起。但是其他很多人在海上遇难的时候,就只能依靠小小的救生艇了。

这位曾在大西洋上护航船只服役的军官叫约翰.哈维。"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嗯,夜晚比白天危险多了。U型潜艇的攻击和战斗机的袭击更容易在夜间发生。但是你还得按部就班地工作。我们睡觉的时间主要取决于运输货物的时间。但是如果你疏忽了防范,你知道,你可能会遭到鱼雷的攻击,它们可能20秒钟之内就击中你的船只。因此你睡觉的时候要保持警惕,让门开着。一旦船只被鱼雷击中,你要立即作出反应,在船沉下去以前跑到甲板上,准备逃生。如果你想舒舒服服地睡觉,穿着睡衣,把舱门关上,象普通人那样地享受睡眠,那么一旦鱼雷袭击过来,你就没命了。”

“你有没有看见过那种可怕的场面?”

“有一次在波浪中,我看见一枚鱼雷袭击过来,就在我的船只旁边爆炸。我们必须加大马力,赶紧离开。而此时,水中有不少遇难者,正在那里喊“救命”。因为你是一名护航船的船员,你没有能力做别的。在那种情况下,你的船只必须继续前进。否则就会有其他的船舰跟在后面,威胁它的安全。你真心希望,有其他的船舰经过那里,可以救起那里的遇难者。”

通常情况下,营救海上遇难者是救援船只的任务。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会救起附近所有能够挣扎着爬上来的人。

这些在海上运输货物的商人所面对的不是立刻的死亡,而是慢性的死亡,躺在满是石油的海水中,不知会呆多长时间,又冷又饿,而且还很渴。

护航系统是保护商船队不受U型潜艇袭击的最有效的方法。护航队的工作需要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明的纪律。而且这些队伍还需要勇气和耐心,在海洋上一天又一天地从一边到另一边航行,从这个岛屿末端到纽芬兰岛末端。而且它们的速度还很慢。一支大的护航队大约由10列4-5只船只组成,每只船大约相距500码。整个护航队大约宽6英里,长1英里多。

皇家海军担任护航的海员们和在海上运输货物的商人一样,都要忍受疲劳,面临危险。不过有时他们也有额外的奖赏,比如一些美酒。

对于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盟军的商业船来说,那段时间非常危险。1940年10月,一只护航队护送35只商船离开纽芬兰,到达英国时,只剩下14只了。21只商船被U型潜艇击沉了。当然这种损失是创纪录的。大多数护航队会损失其护送商船总数的20%。

28年后,邱吉尔政府反潜艇部门的部长,莫哈德.约翰逊,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起初,一些潜艇艇长在这些地区很成功。而我们所有的部队都担任反侵略的任务。但是在1941年初,我们的部队变得更加强大,可以进一步深入大西洋进行护航。这些潜艇迁移到更远的地方,到达冰岛,英格兰和纽芬兰之间的一块空的海域,并且占据了那里。在1941年,敌人开始把U型潜艇的影响力扩大到海面上。刚开始,潜艇一般是集体对护航船只进行攻击。它们试图向护航船只发射鱼雷,进行袭击。我们的护卫队数量有限,但是我们在组建新的部队。它们可以从大洋这边到达那边,护送商船。在1941年末,尽管有很大的损失,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保持自己的海上地位。”

1941年8月,邱吉尔和罗斯福在威尔士亲王号战舰上会面,对战争的目的达成了共识。美国从一个慎重的中立国成为了一个活跃的非交战国。这就是大西洋会晤。在此之前,美国已经用50艘旧驱逐舰租借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百慕大以及纽芬兰的海空基地。1940年,英国只建立了两只护航队。到1941年,护航队的数量增加了,但是仍然不足以对付德国的潜艇狼群。

多亏潜艇探索器的发明, 英国护航船员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对U型潜艇进行探测与定位。当潜艇向护航船行驶过来的时候,潜艇下达护航船正下方的时间可以被精确的计算出来。

这时候,船员们奔向甲板,投掷分别在不同深度爆炸的深水炸弹。在感受到这种爆炸的振荡之后,U型潜艇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走,向很深的地方潜去,躲藏到深水炸弹的爆炸区以下。有时深水区的水压会让潜艇的某些地方破裂。

1941年春天,护航队向U型潜艇发动了反击。从3月到10月,他们击沉了17艘U型潜艇。对于德国来说,这是幸福时光的结束。

在3月,两艘年轻的U型潜艇在攻击英国护航队时,被英国驱逐舰用深水炸弹击沉。

“半个小时后,我们的U型潜艇随之沉入了大西洋海底。”

“这艘潜艇曾经击沉了总吨位为一百三十万吨的盟国船只。在冰岛南部,我被麦金泰尔上校指挥的英国驱逐舰活捉。如今他已成为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他把1941年从我这里拿走的几样东西还给了我。”

于是德国军部派出了大批大型水面舰参加了大西洋战役。德国新造的航速最快的巨型战列舰“俾斯麦”号排水量为4.2万吨,拥有8门巨炮。1941年5月中旬,它接到命令,驶入大西洋,以图扩大战果。

“俾斯麦”号与新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一同出发,向冰岛北部行驶,接近极地水域。它航行到大西洋北部,遭遇了前来拦截的英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德国两舰集中对付英最大的“胡德”号,使其爆炸起火,几分钟内便沉入海底。

那天晚上,从英国航空母舰“胜利”号甲板上起飞了9架双翼的“旗鱼”式鱼雷轰炸机,冒着恶劣气候扑向“俾斯麦”。大部分飞行员没有受过海战训练,他们勇敢的进行攻击,投下了所有的鱼雷,但似乎没有几枚奏效。受到攻击的“俾斯麦”号,很快发现自己处在包围之中,它开始加速突围返航。

子夜时分,在“诺福克”的无线电导航下英国鱼雷找到了“俾斯麦”,投下了9条鱼雷,但仅命中一枚,无损于“俾斯麦”。

接下来几天是“胡德”号的复仇日。5月26日上午,一架英国“卡塔利纳”式水上飞机发现了“俾斯麦”号,接着,从“皇家方舟”号上起飞了几架旗鱼式飞机,冒着猛烈的高射炮火攻击了“俾斯麦”号。在以“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主的英联合舰队的追击下,“俾斯麦”号在鱼雷、重炮和炸弹的轰击下最终葬身海底。

接着,德国使用另一种武器,对付盟国的护航队,那就是飞机。为执行这一任务,德军把有四个引擎的商用飞机改造成携带长距离射程炮弹的轰炸机。起初,这些飞机被派往大西洋战场,取得了不少战果。

但是,1941年,这些飞机的袭击使盟军增加了反战斗机武器的装备。携带这种装备的船舰,可以有效地反击德国的战机,保护在大西洋上航行盟军的船只。

1942年初,邓尼兹下令进行大规模的U型潜艇制造,巩固它们在大西洋的军事基地。并且准备向美国东海岸进发。

现在这个海军基地依然还有潜艇。

德国潜艇狼群的少数幸存者之一,彼特.克雷玛上校重返这个海军基地。60年前,他曾从这里乘坐潜艇,出发到美国海岸执行任务。

我的潜艇击沉了大约十万吨盟军船只,包括英国战列舰。我们还击中了两架飞机。有一次我们来到佛罗里达海峡,当时我们距离海岸很近,几乎都能看见岸上的强光。有一天晚上,我们发现了一只护航队,我们击沉了3艘船,几个小时之后,又击沉了一艘。我们距离那些船只非常近,有的船沉没的时候,几乎撞到我们的潜艇。

1942年,德国潜艇数目有了大幅增加,对德军来说,这又是一段幸福时光。这一年,大多数U型潜艇经历长途旅行,穿越大西洋。U型潜艇很难回到基地,海员们必须竭尽全力,在海底进行修理和维护工作。

在1942年中期,邓尼兹向大西洋战场派出了供给U潜艇,这些潜艇被船员们称为“缪西卡”。

它们总是受到海员们的欢迎,它们为U型潜艇带来所需的供给品,包括生活用品和武器装备。

因此,这些海上狼群可以继续在美国海岸袭击没有被护送的船只。

U型潜艇上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保卫国家和打击敌人的信念让海员们坚持下来。

每天队员们都要在汹涌的波涛中进行长时间的观望。他们在观望塔上必须紧紧抓牢扶手,。有时候出去观望的人被大浪冲走了,而潜艇中的人一点也不知道。在甲板下面,空气闷得令人窒息,充满柴油的味道。可使用的水很少,空间也很狭小。海员们必须在船里吃饭,在船里睡觉。每三个船员只有两张床。

但是奖赏是在长途旅行的终点。现在该把时钟调到美国时间了。就在那里,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他们即将与之作战的城市。还能看见岸边的灯塔,以及纽约的摩天大楼。U型潜艇在长时间的旅途后仿佛找到了一片新的乐土。它们来到了加勒比海的墨西哥海湾。

德国的潜艇狼群在美国海岸打破了原有的记录。仅仅6月份,它们就击沉了121艘船只。随着美国在东海岸和加勒比海采用护航编队后,在美国海区的潜艇战已不太美妙了。U型潜艇的损失急剧上升。在1942年中,德国损失了85艘潜艇。

但是那些回到德国的潜艇,在桅杆上悬挂很多旗帜,标明它们的胜利,士兵们凯旋而归,非常兴奋。

虽然损失了上百艘U型潜艇,邓尼兹的狼群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德军又建造了20艘U型潜艇。

邓尼兹面带微笑,欢迎凯旋归来的U型潜艇指挥官。成功完成任务并完好回来的指挥官为数不多。在派出的39,000潜艇船员中,32,000名船员都丧生了。

法国海军也加入到大西洋战争中来。法国战列舰和护航队护卫船只穿过大西洋,向俄罗斯海域行驶。一艘法国战列舰甚至在一处击沉了两艘U型潜艇。

1942年末,德国潜艇“狼群”和海军将领邓尼兹仍然认为,他们的胜利不远了。这段时间,盟军船只有很大的损失。但是盟军进一步加强了防卫。邓尼兹意识到这一点,他知道,德国海军要想赢得战争胜利,其击沉盟军战舰的速度要大于盟军制造战舰的速度。但是在这场速度与时间之争中,德国失败了。盟军迅速地制造战舰,足以补充战争之需。

美国船舶制造工厂引进配件预先制造的方法,可以大规模地制造战舰。标准万吨级的船只被冠以“自由轮”和“胜利轮”的美名,开始成批生产。到战争结束前,一个船厂就生产出1500只货轮,50只护航舰。1942年,希特勒让德国海军将领邓尼兹接替雷德尔,出任德国海军总司令。当时,希特勒非常关注与俄国的战役,同时他也关注邓尼兹海军部队的进展。邓尼兹将潜艇战的重点转移到较近的北大西洋打击英国护航船队。由于U型潜艇没有能阻止英国护航队通过,德国海军于是派出几艘战舰,包括“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和它的姊妹舰“格奈瑟瑙”号。它们曾在大西洋上进行破坏活动,击沉了20艘盟军的船只。

这两只战舰在执行完任务后,驶入法国布雷斯特港。1941年都停靠在那里。1942年2月,它们完成了一次奇迹般的冒险。在西里埃克斯指挥官的率领下,在”欧根亲王”号战舰,8艘驱逐舰,16艘鱼雷舰的配合下, “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瑟瑙”号战列舰穿过英吉利海峡,经过多佛海峡,此时英军赶紧派来鱼雷船舰进行拦截。驻扎在附近基地的德国战机赶来进行空中支援,保护它们。

盟军部队强大的火力没能让它们损伤。反倒有3艘鱼雷艇被击伤。接着6架剑鱼式鱼雷机从曼斯顿机场紧急起飞,领队长机是曾经参加过攻击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埃斯蒙德少校。这些老式飞机,在德舰密集对空火力和德军战斗机的联合打击下,损失惨重。然后,这几只德国战舰应付了来自英军的一连串攻击,成功逃离了。

尽管在此过程中,德国方面也损失了一些船只,但是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瑟瑙”号战列舰成功突破了英军封锁,最终到达了德国。

10个月后,“沙恩霍斯特”号在挪威海岸以北70海里处向东高速前进中,与负责护航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遭遇。遭到了以“约克公爵”号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多数驱逐舰攻击。数十发炮弹和4条鱼雷命中“沙恩霍斯特”号,使其失去动力。随后由英国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将“沙恩霍斯特”号送进海底。当这艘战舰沉没下去的时候,全舰2000名海员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生还,被盟军俘虏。

25年后,从“沙恩霍斯特”号上生还的海军官员弗雷萨记着,这只船舰的胜利与悲剧。

“我们的战舰被盟军攻击,鱼雷击中了我们的船,产生了爆炸。然后我们继续开炮,不太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后来这只船开始下沉。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它了。但是看着一只船下沉,不管它的体型是大还是小,你觉得都会非常难受。甲板上有2000人,大多数人都随船一起沉入水中了,只有30个多人生存下来。这很悲惨,不过这就是战争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邓尼兹指挥德国海军竭尽全力,尽量击沉更多的盟军船只。他让造船厂制造出一批鱼雷快艇,象黄蜂一样在英国海岸穿梭,在护航船活动的海域攻击英国的船只。每只鱼雷快艇上只有3-4个船员,其引擎的功率为2000马力。扔下鱼雷之后,它们就以65英里的时速迅速逃离。它们出发到海洋上,看好所处的位置,等待来往的船只。发现目标之后,它们立刻扔下鱼雷,然后全速行驶离开。

1943年,是大西洋战争的转折点。盟国方面,海上反潜力量也迅速增长,并在技术上占有优势。盟军方面派出长距离飞行的战斗机,去对付德国海军。

空中和海上双重护航大大削弱了U型潜艇的攻击力。到4月份,U型潜艇的损失急剧上升。仅5月份,盟军海面和空中部队就击沉了25艘潜艇。邓尼兹也承认,损失达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5月24日,他下令潜艇撤离北大西洋。大西洋潜艇战就此告终。

1943年的胜利,是在霍顿将军的领导下,全体海军共同奋斗的结果。一位护航军官,彼特.格兰特回忆当时的情况。

“那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时刻。我们在1943年3月份服役的时候,有很多船只被德军击沉,情况非常严重。我们感到非常担心。但是在空军和海军的良好配合下,情况迅速发生了变化。在1943年3月底到五月这段时间,我有幸参与了三个护航队的使命。第一次,我们的护航队从加拿大东岸向英国行驶。一路上我们被很多潜艇攻击。虽然损失了一些船只,但是我们击沉了3艘U型潜艇,经历了一些战斗。在港口停泊一周之后,我们重新组织护航队从英国出发,穿越大西洋。这只护航队由40只船组成。在旅途的14天中,有40多艘德国潜艇试图攻击我们。这可能是大西洋战役中最宏大的护航之战。最终,尽管我们损失了12艘船,但是击沉了7艘德国潜艇。这些潜艇有的是被战舰发射炮火击中,有的被战斗机投下鱼雷击中。还有两艘是相互撞沉的,它们靠得太近了,最后撞在一起,同时沉了下去。然后,一周之后,我所在的护航队再次执行任务,从加拿大到英国。这一次我们被20艘潜艇组成的狼群攻击,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战果。我们没有损失任何船只,并且击沉了5艘潜艇,3艘是由护航舰击沉的,另外两艘是由战斗机击沉的。可以说,我们赢得了很大的胜利。”

同时,在北冰洋,尽管有海面和空中结合的护航系统,一些U型潜艇继续潜伏在这里,袭击向俄罗斯驶去的护航队。这些船只携带很多货物,为俄罗斯提供各种物品和装备。这里寒冷的气候让很多船只难以航行。

邓尼兹不愿意放弃,他在地下组建工厂,制造新型炸弹和武器,地下工厂不容易遭到袭击。

德国制造了一种代号为”鸬鹚“的音响自导鱼雷,它能自动追踪船只发动机的声音进行攻击。同时它们还制造了非常先进的新型U潜艇。这些潜艇在海面以下行驶的速度很快。制造出来之后,这种潜艇很快就出发到大西洋上执行任务,还有很多艘在制造中。德国海军还开发出潜水艇通气管,可以让潜艇不靠传统的电力引擎,而在柴油泵的带动下行驶。这样它就可以更快地前进。

但是现在,在温斯顿.邱吉尔的娴熟指挥下,u型潜艇的威胁快要终结了。英国的反潜作战在物资和技术方面都有了重大改进,尤其是在战术指挥和加强士气方面的进展尤为迅速。

U型潜艇试图进行最后的袭击。但是在盟国强大的护航力量下这些潜艇已显得无能为力,战果有所减少,但潜艇损失却大幅度提高。

直到最后,邓尼兹还能找到一些志愿者参与潜艇战。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多半是去送死的。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参与两次任务,并存活下来。

结局很快到来。5月4日,邓尼兹给U型潜艇下达命令,让它们撤回德国。5月8日,他命令这些船员浮到海面上,向英国投降。他最后给出的指示是:你们已经尽力了,现在我要给你们最难的一道命令,浮到水面上,升起那面黑色的大旗,向敌人投降。

大多数U型潜艇的指挥官简直不敢相信这一指示,先后200多艘潜艇在浮出水面之后自沉。最后计算起来,原本700艘U型潜艇中只有156艘未沉。

投降的德国潜艇被护送前往盟军基地,英国海军可以研究这些曾在大西洋造成巨大威胁的“狼群”了。在为期6年的战争中,这些潜艇狼群用炮弹和鱼雷,击沉了2771只盟军船舰,总重达到一千四百五十万吨。

邱吉尔有一天这样写道:在战争中,唯一让我感到恐惧的就是U型潜艇的时代。

快艇详细资料大全

快艇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排水量通常为数十吨至数百吨,航行速度30到40节,有的可达50节,续航能力500-3000海里。艇上装有武器,有些快艇还加装 20至76毫米口径舰炮,吨位较大的快艇还可能包含水雷、深水炸弹等。搭配的感测系统有搜寻、探测、武器控制、通信导航、电子作战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快艇 排水量 :数十吨至数百吨 最大航速 :可达40—60节 特点 :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 简介,分类,鱼雷艇,飞弹快艇,中国快艇, 简介 快艇是舰艇中的“短跑冠军”,最大航速可达40—60节,有“海上轻骑兵”之称。快艇按装备的武器分类,有鱼雷艇、飞弹艇和飞弹鱼雷艇等。快艇虽然小,但它的威力不小,作用很大。对于侵入到近海范围内的大、中型敌舰,鱼雷艇和飞弹艇可以单独编队出击,也可以与其他水面舰艇协同出击,消灭来犯的敌方大、中型舰艇。也可以派快艇去攻打敌方运输船队,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运输线。快艇的速度快,艇体小,能隐蔽,能有效地突然地袭击敌方的基地、停泊场。在浅水航道、狭窄海区、礁岛区等处,可以使用快艇布雷。 快艇 快艇中威力最大的要数飞弹艇,它继承了鱼雷艇的优点,在海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与大、中型舰艇相比,它的自卫能力较弱,抗风浪性能较差,只能在近海作战。 现代快艇广泛套用飞弹武器,先进的小型化电子设备,大功率燃汽轮机和水翼、气垫技术,正朝着飞弹化、大型化、高速化、电子化等方向发展。在未来的海战中,快艇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快艇将在军事上给人极大的帮助。 分类 鱼雷艇 是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亦称鱼雷快艇。特点是体积小,航速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攻击威力大。主要在近海区与其他兵力协同作战,攻击敌大、中型舰船,也可进行反潜和布雷等。鱼雷艇体采用合金钢、铝合金、木质、和混合材料结构,动力装置多数采用高速柴油机,少数采用燃气轮机或燃气-柴油机联合动力装置,航速40-50节。艇上装有2-6枚鱼雷和1-2座单管或双管舰炮。此外,还有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声纳、指挥系统、通信导航设备等。鱼雷艇诞生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时的水雷艇。当时还没有鱼雷,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长长的撑杆,撑著水雷向敌舰猛烈撞击,将敌舰炸毁。1864年,北军的水雷艇就用这种办法炸沉了南军的“阿尔比马尔”号装甲舰。 1866年,在奥匈帝国工作的英国工程师R?怀特黑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能够自动航行的水雷。由于它能象鱼一样在水中运动,因而被称为鱼雷。后来制造了专门用来发射鱼雷的舰艇便是鱼雷艇。 世界上第一条鱼雷艇是英国于1877年建造的“闪电”号,几乎与英国同时,俄国建造的“切什梅”号和“锡诺普”号水雷艇也可看作是最早的原型鱼雷艇。1887年1月13日,“切什梅”号和“锡诺普”号第一次用鱼雷击沉了土耳其海军的“国蒂巴赫”号通信船。 此后,欧洲各国海军都相继制造和装备了鱼雷艇,鱼雷艇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鱼雷艇都取得了较大战果。在1918年6月10日,2艘义大利鱼雷艇用2发鱼雷就击沉了奥匈帝国的万吨级战列舰“森特?伊斯特万”号。在50和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鱼雷艇部队曾多次参加海战,取得了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洞庭”号,“水昌”号炮舰,“剑门”号,“章江”号猎潜和多艘运输舰的战绩。鱼雷艇具有体积小,航速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攻击威力大的特点,但适航性差,活动半径小,自卫能力弱。由于它的造价低廉,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加之现代鱼雷的性能不断提高,因此它的发展仍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视。但随着飞弹艇的崛起,鱼雷艇在快艇中逐步退居次要地位。现代的鱼雷艇的满载排水量一般在40-150吨之间,少数大型鱼雷艇在200吨以上,航速为75-100公里/小时,续航能力为900-1800公里;艇上装有2-6具鱼雷发射管。 飞弹快艇 飞弹快艇是中山科学研究院仿以色列"毒蜂"(Dvora)级的设计,由高雄快艇厂建造,于1979年完成两艘原型艇. 1979年五月十六日以12艘本级艇成立自强中队,1979年十一月十六日扩编成立海蛟大队;随着新艇陆续完工成军,于1980年十月一日第二中队成立;1981年三月十六日第三中队成立,六月一日为第四中队,至八月一日第五中队与支援中队同时成立。 海蛟大队下的每一快艇中队都辖有两个分队(番号一至十分队),每分队各辖飞弹快艇5艘;整个海蛟大队共拥有48艘"海鸥"级,2艘以色列原装"毒蜂"级飞弹快艇;支援中队下辖一至五分队,每分队各支援一个中队之保养维修. 海蛟大队原尚辖有两艘"龙江"级飞弹巡逻舰,但在1996年此二舰已拨归131舰队的212战队.。海蛟大队长为上校,中队长为少校,"海鸥"艇长则为中尉编阶。 "海鸥"级飞弹快艇为铝合金艇身,排水量47吨,艇身长75尺,宽18尺,至桅顶高22尺,吃水6.6尺. 三部12汽缸MTU331TC92型柴油主机,马力2,605匹,三车双舵极速达36节,32节巡航速度之续航力为 700里. 艇尾装备一门有炮身稳定系统的国造T-75/20公厘机炮(1994年后方陆续加装),以及两具雄风一式飞弹发射箱,舰桥两侧尚装配有两挺12.7 公厘机枪及四管AV-2干扰火箭发射器. 射控系统为中科院的"海鸥二型"并有Mk35Mod3光学指挥仪供在不使用雷达的情况下发射导快艇弹。本级艇编制乘员军官2人,士官6人(分别是上尉艇长,中尉副艇长,飞弹士官长,油机士官长,飞弹士,电子士,雷达士,电机士). "海鸥"飞弹快艇是大部份海官兵科毕业生第一次担任舰长的资历,毕业后约四,五年即可当上."海鸥"级艇只有编号而无艇名,编号至目前为止发现最多编至"59"号(中间扣除传统禁忌的4,13,22,31,40等号,另原型艇1,2号除役),但根据资料,却有到"FABG-68"号,此点尚待查. 本级艇最初是称做"FAB",并将"FAB-XX"的编号以牌子悬挂在舰桥后方的两侧; 现在则改称"FABG-XX",并将编号以极小的反白字漆于艇艏,另将单独阿拉伯数字编号的大字漆于艇尾; 水线部份则是漆成红色。 快艇 "海鸥"艇除了驻守各军港基地担任快速打击部队外亦分驻在各渔港协助巡防工作,驻守澎湖的第一中队尚且担任反快艇操演。除自制的"海鸥"级艇外,海蛟大队尚有两艘以色列制的原装"毒蜂"级艇(即"FABG-5"与"FABG-6",主桅为较低的A字型). 因当国中科院在仿制过程当中曾发生问题,所以买了两艘原装货回来研究便留下服役至今。 此外,"海鸥"级的两艘中科院原型艇并未真正服役(原型艇的主桅是方 快艇柱型,与量产艇的格架型桅杆不一样;并且飞弹发射箱的位置也比较靠近艇尾),已于1994年十一月六日以装柜海运方式赠送给巴拉圭. 由于当初采用铝合金材质,在服役18年后"海鸥"级的艇身已经出现无法修补的金属疲劳,使得本级艇面临即将淘汰除役的窘境. 所以新的飞弹快艇设计已在进行中,可能是曾在展览中出现以「光华六号」为名的匿踪型设计. 1998年七月十一日晚1800,FABG-46号飞弹快艇与其它三艘快艇在澎湖湖西乡龙门村外海东方约2里处操演时触礁进水半沉,经渔船及保七警艇救起十三名官兵,当时艇长为李仲元上尉. 中国快艇 2002年6月18日,由大陆自行设计、制造的目前大陆第一快艇——海豹HP1600型超高速缉私巡逻艇在蛇口港成功下水试航,并将很快装备深圳边防缉私部队。 该艇由深圳海斯比船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制造。据该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施军介绍,海豹巡逻艇总长16米,宽3米,高1.65米,吃水深度为0.65米,排水量达8.5吨,续航能力为250海里,能抗击6级风浪。最高速度为60节,即每小时航行112公里,为目前大陆速度最快、最先进的船艇。该艇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驱动系统和最“王牌”的柴油发动机,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同时,该艇还独特地采用了“断级”船型,大大减少了海水对艇身的阻力,这在大陆也是首创。此外,该艇采用了大量的新型高科技材料,甚至动用了不少飞机建造用料。该艇的建造费用还不到300万元,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 快艇 快艇 “黄蜂”级(021型)大型飞弹艇,苏联于1959年转让,搭载4枚“上游-1号”飞弹,在当时是较先进的装备。首舰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制造,1963年下水,1965年12月底服役。1970年该型艇实现全面国产化,西江造船厂也于1971年建成首艇。 在国产化过程中,中国的技术人员也对该型艇进行了不少改进,主要有:研制了钢质可放倒桅杆,飞弹装载架改成装在短架,人工收、抛锚改为锚链筒自动首、抛,在南方使用的艇上加装了空调系统,增加了无线电台,侦察雷达,保密机等设备。1975年,该型艇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装备部队 首艇由芜湖造船厂制造,1966年4月开工,8月下水,12月服役,命名为66型小型飞弹艇。因为“文革”影响,直到1975年2月才定型,由芜湖造船厂和上海求新造船厂生产。1980年至1982年,701所与海军4805厂将4枚 C-801型多用途飞弹改装到一艘024艇上,攻击力大大加强。近年来,海军还在该型艇上进行C-101超音速反舰飞弹的试验工作。 快艇 1997年7月1日随驻港部队进驻香港昂船洲基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大型飞弹快艇,国外称红箭级或黄级飞弹快艇。由广东黄浦造船厂建造,首艇于1989年下水,1991年服役,至1997已建成4艘(编号770-773),服役于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该型艇长65.4米,宽8.4米,吃水2.4米,标准排水量520吨,满载排水量542吨,航速32节,续航能力1800海里/18节,战斗乘员75人。武备:2座三联装“鹰击”-81(C-801)反舰飞弹发射架,1座37毫米全自动双管舰炮(774艇起换76毫米舰炮),2座30毫米双管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