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中国猛将出击比赛视频回放,中国猛将出击比赛视频回放在线观看

2024-09-20 06:06:37

文章目录列表:

中国十大猛将的史万岁

三国张飞是猛将,要是和现在的搏击运动员打比赛,能赢吗?

中国十大猛将的斛律光

中国古代猛将排名100人

单挑比拼个人武力的话,中国历史上的猛将谁能打过项羽?

中国历史十大猛将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中国正史上真实的8大猛将排名,没有一个虚构的人物,个个武力值十足

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中国十大名将

中国十大猛将的史万岁

◆单骑退胡——史万岁
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少时英武,长于起射,好读兵书。15岁时史万岁就随父参加北周伐齐之战。两军将战于芒山,史万岁观察周围形势后,命部队马上撤退,随后周军果然大败,有了未卜先知的名声。杨坚称帝不久,大将军尔朱勋谋反被杀,他受牵连被发配至敦煌为戍卒。开皇三年,秦州总管窦荣定击突厥,他至辕门自告奋勇。当时双方绝对一战定胜负,突厥派了个猛将上来挑战,史万岁一出马便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军大惊,不敢再战而退,于是授上仪同,兼车骑将军。史载的这种单挑定胜负可是非常罕见的。就凭此战,史万岁就够资格称为勇将了。
后来史万岁又参加了灭陈之战,隋朝统一天下以后,江南很多豪族造反,开皇十年,史万岁带领2000兵马从浙江金华一带进击,转战千里,经历大小700多战,击破判军无数。开皇17年,云南的少数民族首领爨翫反隋,爨翫依险固守,均被史万岁击破。隋军行数百里,经过诸葛亮纪功碑,见其背刻铭文:“万岁以后,超过我的就过此界。”史万岁令左右将碑倒置,继续向西挺进,渡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入渠滥川(位于云南下关东北),转战千余里,破西南羌族30余部,俘二万余人,诸羌大惧,爨翫被迫再度请降。献明珠宝物,表示愿听约束,并刻石勒铭,赞颂隋朝圣德。史万岁遣使飞骑上奏,请将爨翫入朝,隋文帝准其所奏。开皇20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境,史万岁和汉王杨谅从马邑出击,与突厥军遭遇于大斤山,达头可汗知道是史万岁带兵后,慌忙领兵撤退,史万岁带领一队骑兵追击俗话百里,大破敌军,斩获数千。
史万岁南征北战,功劳很大,不过太耿直了,在政治上也是一老粗,带兵时不管理营伍,当兵的都很随便,晚上也不设防,因为敌人惧于他的威名,也没人敢进犯。杨素进言于杨坚要降罪于他,史万岁还不知趣的给将士请功,“将士有功,为朝廷所抑”言辞激烈,顶撞了杨坚,气得杨坚让武士们一起上去把史万岁暴杀于朝堂,死得惨啊。《隋书》云:“万岁实怀智勇,善抚士卒,人皆乐死,师不疲劳。北却匈奴,南平夷,獠,兵锋所指,威惊绝域。论功杖气,犯忤贵臣,偏听生奸,死非其罪,人皆痛惜,有李广之风焉。”

三国张飞是猛将,要是和现在的搏击运动员打比赛,能赢吗?

简单说几句吧,1,耐力。战场上可没有中场休息时间,奋力搏杀生死一瞬间,这种万人敌的猛将杀上几个时辰是正常情况,搏击运动员能吗?2,力量对比。全身披挂盔甲兵器几十斤,这种重装杀戮方式不是赤身搏击能比的,古代猛将都是力量,速度集于一体的非常之人。3,时机的把握,历经百战而不死的人对杀人瞬息把握的机会是出不的差错的,不然就成了别人收割的人头了。所以,完胜!

不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应该是打得过多少个的问题,以前的人身体素质不是现代人可比的。不要扯那些说现在人身体素质比以前的人好!我可以这样说,现在的人身体比以前真的差了好远

这样说吧,我是练拳击的,先说说三国演义里张飞的数据:高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五,他把绿豆握碎。大概需要300斤的握力,差不多是人类握力的极限,握力300斤什么概念,最直观的展示就是张飞一只手可以提起300斤的东西。握力才只是算是张飞小臂和手腕手掌的力量。如果算上出拳的发力技巧核心力量支撑力,那么在张飞这个力量上是呈现几合式的增长,300斤的力量几合增长,那么不管对手有多少的擂台经验,多高的反应及拳商,多灵活的步伐和收放自如的技术,多厉害的教练在擂台边上指导。只要这个对手还是个人,那么被张飞一拳打在要害上,瞬间被KO

别说张飞关羽这种“万人敌”的猛将,就古代那种百战未死的小兵,现在的搏击运动员就不是对手!别问能不能赢,搏击运动员和他对一下眼神都不敢!上阵杀过人的人和普通人,在心态上精神意志上都不一样,没法比!有一种东西叫做“战争能”,只有上过战场的人才有,普通人没法比。

不可能!

当今的搏击运动员怎能和三国猛将张飞相比。

张飞是战场上杀人无数的人,而如今的搏击运动员杀过人吗?

首先在气场上搏击运动员就矮了一截。战场是你shi我活的拼搏,个个都是红了眼的,巴不得一招解决掉对方。

搏击运动员只是点到为止,不可伤害对方,一旦对方求饶,就得立马住手。

再说了,像张飞这样的将军,在和敌人对决中是身披重甲,最少也有几十斤。在这种情况下战斗几小时,没有休息时间,这样的体力。搏击运动员能相提并论吗?

搏击运动员是轻装上阵,又有最好的护理,对手只有一个,还有休息时间。

当然不是说搏击运动员不行,而是这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一个是面对面的你死我活,一个是面对面的你输我赢,几分钟就歇会,点到为止。

所以,搏击运动员不能和张飞比。

赢不了。现代搏击运动员和古人相比,最少也得是项羽之样的神,张飞还不行。起码一个搏击运动员要打四五万个张飞。

张飞不是一般的赢,是赢得帅出了天际!张飞眉一竖,眼一瞪,嘴一咧,现代搏击运动员大小便失禁。

1.也不想想,现在那些伪娘不是伪娘,娘炮不是娘炮的, 以为训练了几块腹肌,就以为能撕裂天下;在手腕上套个护腕,就以为能力能扛鼎;在头上搞个红头箍,就是空手道?画个大花臂,就是龙哥? 简直可笑至极!

2.浑元形意太极创始人马保国,一直标榜自己的太极功夫天下无敌,就真的盖世无双? 太极功夫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马保国的独门绝技“接发化”已入化境,能够以弱胜强,用绵柔之力克敌!呵呵,呵呵,呵呵。

3.能和张飞对打的,自古至今也找不到几个。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和他打,有的一拼。项羽力大无穷,力能扛鼎,能够破釜沉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不怕死。 决斗,真正的生死决斗,要有一种气势。而这种气势张飞有,项羽有,而现代搏击运动员的那些奶油包没有。项羽不用任何武器,能一拳把现代搏击运动员打飞到天花板!

4.李元霸,从霸气,从武器重量来看,和张飞有得一拼。但智力比不得张飞,张飞一声喝断长坂桥!又能摆疑兵阵,李元霸就靠力气霸!李元霸靠双锤锤出了个第二宝座。 李元霸不用双锤,张飞不用丈八蛇矛,光凭一只手的虎口就能把现代搏击运动员的小脖颈捏掉——捏糖人!

5. 宇文成都,手拿凤翅鎏金镗,横眉冷对,目眦尽裂,武力仅次于李元霸,隋唐第二好汉,和张飞有得一拼。

6.吕布,这里要重点写写了。张飞和吕布究竟谁厉害?谁也不服谁!在《三国》里,他俩一共打了四次架,都没打彻底。没有分胜负。吊足了我们的胃口,直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谁厉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打现代搏击运动员小菜一碟。

①张飞与吕布的第一次架是在刘备集和许多侠义之士一起去攻打董卓,而吕布作为董卓的义子,他自然会上战场,而在战场上,张飞便主动出击,想要单挑吕布,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吕布也自然答应了。

②两个人前前后后一共打了50多招,但是都没有分出胜负,而面对这样不分上下的打架,张飞的好兄弟关羽就出面阻止了他们两个人,也就是因为这样,张飞与吕布的第一次打架就这样没有结果的结束了,而第二次他俩打架的时候,张飞他正处于一种醉酒的状态,而面对这样状态的张飞,吕布,他不敢把张飞逼得太狠,因此也就没有与张飞真的打架。

③然而,他们两个的第三次打架同样是由张飞引起的,可能也就是由于他心中的那股不服气,在看见吕布骑马的时候,他就过去抢了吕布的马,而吕布面对如此挑衅,他又怎么能够不做什么呢?于是他接受了张飞的挑战,与第一次打架一样,他们也没有分出胜负,再后来,刘备让张飞回去了,然而最后一次他们两个的打架,却没有真正的进行,这是因为什么呢?

④然而,他们两个的第三次打架同样是由张飞引起的,可能也就是由于他心中的那股不服气,在看见吕布骑马的时候,他就过去抢了吕布的马,而吕布面对如此挑衅,他又怎么能够不做什么呢?于是他接受了张飞的挑战,与第一次打架一样,他们也没有分出胜负,再后来,刘备让张飞回去了,然而最后一次他们两个的打架,却没有真正的进行,这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说是四次,后面没有正面交手。 要说他俩哪个厉害呢?我个人认为吕布略胜一筹,张飞稍微逊色一点。毕竟吕布曾经和桃源三结义一起战过,一打三。

7.现代也许有一个人可以与张飞对干一场,许世友。 某年,苏联军事代表团访问南京,一苏军军官搬起鼓形石墩,其他军官夸他是“大力士”。 许世友在同事的怂勇下,一时兴起,一抢上衣,双手高举石狮绕场3圈,赢得雷鸣般掌声,然后稳稳当当地把石狮放到原来的石座上。 苏军“大力士”面子上过不去,也去举那个石狮,可惜用尽力气,狮子纹丝不动。

许世友将军,武功盖世。他一掌能推掉一大块树皮,一手攀树枝,两腿一夹,能把战马提离地面!三米多高的围墙一纵而过,悄无声息。

现代搏击运动员只有马保国一类的人,可以和他们开干。张飞是不用打的。马保国如果赢了,传武不失面子,马保国同志输了,那是年轻人不讲武德!

更多精彩尽在 @宝纛河畔教育领域作者

张飞肯定不会主动进攻,你打他他甚至不会还手,他会认为这按摩师技术还可以。

张飞和吕布大战三百回合,未见胜负,而且是马上对战,这是什么概念?现在重量级拳击三分钟一个回合,最多十五个回合,每回合中间,还要休息几分钟,过去二将的战马交错之后,算一个回合,平均也得一二分钟一个回合,中间没有休息,持续对战,三百回合加起来,至少需要五个小时,而且过去战将,身披沉重的盔甲,还带着笨重的武器,场面简直难以想象,放在现在,简直就是战神!


南京明孝陵大门进去,有有一段走廊,走廊二边有几十尊明朝的石雕文武官员,据说是按当时的真人一比一雕刻的,这些石像无论个子还是身体宽度,都比现代人大很多,可见,古人的身材确实比现代要健壮!

中国十大猛将的斛律光

◆落雕都督——斛律光
斛律光,敕勒族,字明月,朔州人,北朝北齐名将。斛律光出身将门,其父斛律金是齐的大司马,还封为郡王,《敕勒歌》就是斛律金唱出名的。斛律光马面彪身,神爽豪杰,不善言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时随父征周就大显神勇,射倒并生擒宇文泰的长史莫孝晖。546年,高澄至晋阳打猎,斛律光一箭射中一只大雕之颈。高澄取而视之,大加赞赏,当时称他“落雕都督”。
斛律光归入北齐以后屡次击破北周军队。564年时北周,突厥二十万联军攻齐,在太和谷斛律光与敌军遭遇,北周军队溃退,大将王雄冲入斛律光阵中要和他单挑,斛律光一时左右皆散,他只剩下一奴一矢,王雄持槊和他相隔丈余,对他说:“吾惜尔不杀,当生将尔见天子。” 斛律光一箭正中王雄额头,王雄死后,斛律光趁势掩杀过去,斩3000余人。570年周大军围宜阳,斛律光率三万步兵解围,在定陇与周军遭遇,斛律光身先士卒,英勇出击,击溃敌人。不过这次斛律光并没有解围,对峙一段时间后退走,宇文宪率5万周军追击,斛律光纵骑反击,俘宇文英等。宇文宪又令宇文桀等率步骑3万拦击,斛律光大破之,斩梁景兴,获马千匹。同年12月,斛律光自平阳率步骑5万进抵汾北,筑平陇等13座戍镇,击败北周名将韦孝宽等,俘斩周军数以千计。
斛律光英武可畏,屡立战功,并且为人也算谨慎,最后还是因为韦孝宽用间,被后主高纬杀害,后不久北齐就被周灭了。周武帝宇文邕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指着诏书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中国古代猛将排名100人

中国古代100名将
1 磻溪垂钓----吕尚(西周)
2 吴宫教战----孙武(春秋)
3 剑赠渔父----伍员(春秋)
4 吮卒病疽----吴起(战国)
5 穰苴斩监----田穰苴(战国)
6 马陵伏弩----孙膑(战国)
7 火牛破敌----田单(战国)
8 济上劳军----乐毅(战国)
9 雁门纵牧----李牧(战国)
10 肉袒负荆----廉颇(战国)
11 坑弃万军----白起(战国)
12 登墵拜将----韩信(西汉)
13 细柳式车----周亚夫(西汉)
14 鸿门闯宴----樊哙(西汉)
15 冥山射虎----李广(西汉)
16 钳徒论相----卫青(西汉)
17 渡河受款----霍去病(西汉)
18 高平斩使----寇恂(东汉)
19 荒亭进粥----冯异(东汉)
20 受檄击郾----贾复(东汉)
21 无终夺军----吴汉(东汉)
22 宫台望战----耿弇 (东汉)
23 冰合滹沱----王霸(东汉)
24 城门断限----臧宫 (东汉)
25 雅诃投壶----祭遵 (东汉)
26 聚米为山---- 马援 (东汉)
27 疏勒拜泉----耿恭(东汉)
28 投笔封侯----班超(东汉)
29 酹酒还金----张奂 (东汉)
30 增灶断追----虞诩 (东汉)
31 祁山伐魏----诸葛亮(三国)
32 水淹七军----关羽(三国)
33 当阳退敌----张飞(三国)
34 截江救主----赵云(三国)
35 智灭三帅----姜维(三国)
36 合肥陷阵----张辽(三国)
37 牙门建纛----典韦(三国)
38 街亭绝汲----张郃(三国)
39 阴平凿险----邓艾(三国)
40 赤壁纵火----周瑜(三国)
41 神亭搏战----太史慈(三国)
42 酎酒厉兵----甘宁(三国)
43 火焚连营----陆逊(三国)
44 轻裘缓带----羊祜(西晋)
45 铁锁沉江----王浚(西晋)
46 冢闲埋肉----周访(西晋)
47 宫台运甓----陶侃(东晋)
48 长桥搏蛟----周处(东晋)
49 蒙冲溯渭----王镇恶(南北朝)
50 唱筹量沙----檀道济(南北朝)
51 望蔡伏兵----周山图(南北朝)
52 观矛折树----羊侃(南北朝)
53 齐镳射猎----杨大眼(南北朝)
54 射还赏格----韦孝宽(南北朝)
55 岐亭攻栅----杨素(隋)
56 威临突厥----韩擒虎(隋)
57 单骑赌胜----史万岁(隋)
58 一箭双雕----长孙晟(隋)
59 对开幕府----柴绍(唐)
60 殿前夺矛----尉迟恭(唐)
61 天山三箭----薛仁贵(唐)
62 免胄见酋----郭子仪(唐)
63 策降二将----李光弼(唐)
64 登堤斩将----白孝德(唐)
65 杀妾飨士----张巡(唐)
66 射 员嬖?---南霁云(唐)
67 雍邱固守----雷万春(唐)
68 火焚攻具----韩游櫰(唐)
69 袒呼决阵----李嗣业(唐)
70 披心示贼----马燧(唐)
71 隧陷云梁---- 氍{(唐)
72 锦裘督战----李晟(唐)
73 雪夜入蔡----李愬(唐)
74 穴城出击----石雄(唐)
75 林中夺马----柴再用(五代十国)
76 棘林赤足----王彦章(五代十国)
77 锤中野乂----周德威(五代十国)
78 焚香禁杀----曹彬(北宋)
79 微服度关----狄青(北宋)
80 单骑赴州----宗泽(北宋)
81 注水冰城----杨延昭(北宋)
82 水战杨么----岳飞(南宋)
83 桴鼓助战----韩世忠(南宋)
84 点军纵鸽----曲端(南宋)
85 回军斩将----伯颜(元)
86 里门举狮----史弼(元)
87 伏阶称罪----徐达(明)
88 超登采石----常遇春(明)
89 威慑婺州----胡大海(明)
90 杀虏焚辎----李文忠(明)
91 白石济师----沐英(明)
92 立斩三酋----沈希仪(明)
93 一鼓夺山----傅友德(明)
94 楼船击倭----俞大猷(明)
95 阵演鸳鸯----戚继光(明)
96 督师御寇----秦良玉(明)
97 威平西域----年羹尧(清)
98 金阙奏凯----左宗棠(清)
99 断锁横江----彭玉麟(清)
100 扬旗贼溃----鲍超(清)

单挑比拼个人武力的话,中国历史上的猛将谁能打过项羽?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是古人对项羽能力的评价,意思是说项羽的勇猛,千百年来没有第个人,言外之意就是说项羽的勇猛无人可及,项羽的勇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史记可以告诉你答案,一是个人武力,二是军事谋略。

所谓的个人武力,在《史记》有三次非常重要的记载,一次是项羽初起兵时,与其叔父项梁来到会稽太守殷通的府邸上,项羽一个人先动手杀了太守殷通,然后提着太守的首级示众,当时整个太守有近千人,一片混乱之下,有人拿出武器来围攻项羽,项羽一口气杀了近百人,才导致太守府中的人臣服,项羽凭借一人之力降服整个太守府。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成功降服太守服,凭借的就是武力与胆识,项羽与项梁居然两个人敢在太守府杀太守,然后杀了所有敢反抗的人,这就是绝对的武力征服,这就是项羽惊人的武力。

第二次就是垓下之战后,项羽在逃亡路上的事情。垓下之战项羽十万大军被刘邦和韩信七十万大军团团包围,首战项羽失利后,当天晚上被汉军被四面楚歌击溃了心理,然后项羽当晚率领800名最精锐的骑兵突围而出,灌婴率领五千汉军骑兵追击项羽,等逃到东城一座山上时,项羽手下只有28个骑兵了。

于是项羽将骑兵分成几队分开逃亡,他亲自上前与汉军交战,注意是项羽一个人主动与汉军交战,让他28个手下继续逃亡,项羽一个人斩杀了2名汉军骑将,一声大喝把汉军中的赤泉侯杨喜吓得倒退数里,同时在战场上斩杀了近百个汉军士兵,而项羽的手下因为逃亡仅仅被杀了两个骑兵。

项羽天生神力

第三次是项羽逃到乌江边上时,又不想过乌江了,于是一个人下马步战,又斩杀了汉军骑兵几百人,项羽自己身上也多处负伤,但是项羽仍然没有倒下,还能继续战斗,但是项羽却自杀了。

这就是项羽惊人的武力和战斗力,凭借项羽的武力,他一个人可以和近百人对战,而且还不会失败,项羽的这种武力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至少在当时是没有人能单挑打得过项羽的。

项羽不光武力惊人,而且军事谋略同样过人,我们看项羽,总是被他无以伦比的武力所折服,并没有发现项羽其实是很有谋略的军事家,如果项羽光是武力出众,那不过是个武夫罢了,但是项羽能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一次性消灭所有秦军主力,这绝对不是靠武力打出来的,而是靠谋略。

项羽与韩信

比如巨鹿之战,项羽先是以破釜沉舟的方式无限激发了手下士兵誓死抵抗的决心,然后攻击秦军最薄弱的环节--甬道,这是秦军用来运输粮食的通道,也可以称为粮道,是用鹿角或者建筑材料围起来类似密封性的道路,项羽对甬道发动强攻,然后把全部兵力压上占据了甬道,章邯没有想到项羽居然攻击甬道,结果甬道被项羽占了,然后王离没粮了,全军覆没,之后章邯投降,秦军主力全部灭亡,这是谋略加武力取胜的战争。

还有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骑兵大败刘邦56万诸侯联军,这一战更是经典中的经典,项羽走了一条刘邦绝对想不到的路,从齐地南下不走刘邦防守最严密的彭城北,而是沿着彭城北向西,冲过樊哙的防线,然后再向南到达彭城的西边,堵住了刘邦后退的道路,然后早上发动强攻直接打掉了刘邦了指挥中心,然后56万大军被3万人屠杀,对,你没看错就是屠杀,,这同样是谋略加武力取胜的战争。

那么项羽如此厉害,中国历史有没有名将的武力能够与项羽单挑并打败项羽的?

先说说项羽同时代名将,最有名的算韩信了,但是韩信打仗从来不靠个人武力,只靠谋略,韩信打仗甚至自己不会亲自上战场,而是指挥作战,项羽就不同,他喜欢亲自率军打仗,冲在一线,所以,只怕一百个韩信的武力加在一起也不是一个项羽的对手。

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之争

至于英布、彭越以及刘邦手下的樊哙、曹参、周勃、灌婴等人,虽然也有武力,虽然也在第一线战场上打仗,但是没有人能比得上项羽有一个人斩杀百人的经历,所以这些与项羽同时代的名将,没有一个人单挑能打败项羽的,就连最后灌婴率领五千士兵追击项羽,也都是那些汉军普通士卒和下级将官在前线追杀项羽,灌婴都没出现过。

再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比如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些人算是白起打仗最厉害了,但是史书中从来也没有关于白起个人武力的记载,虽然白起打了很多胜仗,但那些战争都是白起指挥作战的,而不是白起亲自在前线打仗,王翦、李牧、廉颇等将领也是这样,都是指挥作战的,而不是亲自在前线作战,本来军事将领打仗都是指挥作战,这才是正常的,能亲自冲到一线的将领都是个人武力突出的。

两汉时期的首位名将当推卫青和霍去病,他们同样是指挥作战的将领,个人武力当然也不如项羽,东汉末年乱世之中,武力第一的要算关羽,关羽有在千军万马中斩杀敌军主将颜良的记载,这是三国为数不多的凭借个人武力斩将的记录,同时关羽在三国还有威震华夏的襄樊之战,但襄樊之战关羽谋略居多,凭个人武力在战场杀敌还是没有记载的。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

关羽再厉害,也不过斩了一个颜良而已,而项羽一个人就有两次斩杀敌人近百人的经历,并且这近百人中还有将领,所以关羽如果和项羽单挑,那也肯定不是对手。

与项羽风格最为接近的恐怕就是十六国时期的冉闵了,也就是发布杀胡令的武悼天王,冉闵的特点是骁勇善战、勇力过人,计谋百出,这与项羽非常接近,冉闵打仗常常冲锋陷阵,亲自率军冲杀,而且善于以少胜多,在冉闵最后与慕容恪的战争中,冉闵左手持双刃矛,右手执钩戟,顺风出击,一个人就斩杀三百多名鲜卑兵。

虽然冉闵一次杀了三百多鲜卑兵,但是冉闵不是一个人作战的,他手下的军队是跟着他一起冲杀的,所以他杀了三百多鲜卑兵有手下的支持和协助,但是项羽就不一样了,他两次斩杀百人的作战,都是完全一个人完成的,没有他人支援作战,光是这一点,项羽就比冉闵强,所以两人单挑的话,还是项羽赢。

冉闵

历史上以个人武力见长的武将还有唐末到五代时期著名的猛将李存孝、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夏鲁奇、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手下的大将,也是李克用的义子,三十太保之一,个人武力突出,打仗也很厉害,从未打过败仗,还曾在战场上生擒梁朝猛将邓季筠,李存孝与项羽曾被人合称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虽然如此,但是李存孝的个人武力和战绩还是比不上项羽,李存孝在战场上虽然总是打胜仗,但是更多是整个作战,个人武力虽然不弱,但与项羽比,还是差了一点,所以李存孝也不是项羽单挑的对手。

夏鲁奇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护卫指挥使,李存勖一次被敌军包围,夏鲁奇一手持枪一手携剑,独自护卫李存勖,并亲手斩杀百余人,这一战绩确实骄人,但夏鲁奇出名的也只有这一战了,缺少其他战绩,所以也不会项羽的对手。

杨再兴

杨再兴是岳飞手下的将领,在与完颜宗弼战于曹州,杨再兴一个人单骑独马冲入金军准备活捉金军主将完颜宗弼,但杨再兴没有成功,同时他一个人杀死数百名金军后安然返回。 这是杨再兴个人武力最厉害的一次作战,但很可惜,此战后不久,杨再兴率领三百名骑兵与金军在小商桥遭遇,杨再兴杀死金军士兵二千多人,但杨再兴本人以及手下大部分士兵也战死沙场。

杨再兴确实武力惊人,一个能杀数百名金军,还敢一个人单枪匹马进金军营中抓人家的主帅,这胆子真够大的,这个人武力够强的了,与项羽比起来有得一拼,杨再兴是一次杀了数百人,项羽是两次杀了近百人,一次杀了数百人,这个成绩还是项羽胜。但是,杨再兴很快就战死沙场,似乎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缺陷,比起项羽来,无论是武力,谋略,还是知名度,似乎差了不少,,杨再兴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所以,论单挑的话,历史上没有人能打败项羽,项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中国历史十大猛将有哪些

NO10.杨再兴 (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1140),南宋抗金名将。原是曹成部将,后降于岳飞,成为岳飞部将,跟随岳飞抗击金军,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绍兴十年(1140年),杨再兴与金人在小商桥相遇,杨再兴寡不敌众,中箭无数,奋战而亡。
NO9.岳飞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NO8.常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NO7.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NO6.吕布吕布(?-199年2月7日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后与司徒王允合力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后,吕布袭取徐州,割据一方。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吕布于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NO5.冉闵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NO4.王彦章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朱温建后梁时,王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为李存勖所擒,宁死不降,于是被下令斩首。享年六十一岁。
NO3.龙且(jū)
龙且(jū)(?-前203年),秦末楚汉时期西楚名将。龙且自幼就和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反秦,每战皆奋勇杀敌,深受信任。后与田荣合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前206年,汉王刘邦起兵平定三秦,龙且、魏相项他与汉将曹参、灌婴在定陶以南交战失败。前205年的彭城之战后项羽将西楚国雇佣的楼烦骑兵尽数交由龙且统帅。前204年,随何成功游说英布叛楚,随后项羽便差遣龙且、项声率军十万攻打九江国,大破英布军,英布逃亡到汉国。前203年十月,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而且想要击楚,于是派遣龙且率兵20万出击。十一月,龙且与韩信在潍水对阵,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随后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于是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这时韩信挥军猛烈截杀,龙且被灌婴手下丁义斩首。项羽闻龙且军被韩信破,则恐。
NO2.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山西灵丘)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
NO1.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排名第十:萧摩诃。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名将,当年抵御北齐军时,身边人不慎被包围,萧摩诃单人独马,朝天嘶吼一声便立马冲进敌阵,所向披靡,最后逼得北齐军不得不后撤,因此也有“千闻不如一见”的名头。

排名第九:薛仁贵。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将,也是一代猛将,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年薛仁贵脱帽退万军、三箭定天山,还有冲入高惠真二十五万大军之中所向无敌,敌尽披靡却走等著名事迹,将他列入古代十大猛将之一,是最合适不过了。

排名第八:尉迟敬德。隋末唐初名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随李世民多年,不仅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的统一战争,还曾一枪将骁将单雄信挑下马,勇冠三军。

排名第七: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他未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后又有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等著名功绩,他麾下的岳家军更是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此等气节令人佩服至极。

排名第六:冉闵。曾是建节将军,后又成冉魏政权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数从征伐,屡立战功,但现在讲历史几乎很少有人提冉闵,哪怕他算是英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屠胡令”。但那时候五胡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百姓无数。

排名第五:夏鲁奇。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以骁勇闻名天下,曾在护卫庄宗时独杀百余人,还生擒王彦章,平生战功无数,也是一代猛将。

排名第四: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曾在郾城大战中,单骑入敌阵,杀敌数百,可以说是稳坐南宋单骑杀敌第一名。后进兵临颍,又杀金军二千余人,最后不幸中箭而亡。

排名第三: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他曾在鄱阳湖亲手击杀数百敌,又射中敌将,七战七胜,还单骑斩了李二手下猛将韩乙,一生中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不愧为古代十大猛将排名第三。

排名第二:姚兴。宋朝名将,他曾单骑入贼军,出没数次,身带数箭,还杀数百人生擒贼首而回。后来金人以铁骑进,兴麾兵力战,姚兴又手杀数百人。连金人都曾感慨:“有如姚兴者十辈,吾属敢前乎?”

排名第一:项羽。西楚霸王的名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李晚芳曾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而他的勇猛事迹已经都快被世人说上千百遍了,所以此处就不多加赘述了,而这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中“第一”的名头,他自然是当得起的。

中国正史上真实的8大猛将排名,没有一个虚构的人物,个个武力值十足

8.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他为人性格刚毅、有勇力,才器过人,双臂长大如猿,箭术高超。
1355年,朱元璋攻打和州,常遇春听闻朱元璋为人仗义,是个大有前途的人,便追随朱元璋。起初,并不受朱元璋重视,仅在帐下做了一名普通的士兵。但几战之后,朱元璋就发现,这个年轻人总是冲锋在前,其勇猛之势,锐不可挡。
在与陈友谅的一系列战役中,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
在明朝创立的过程中,常遇春立下汗马功劳,他常说只要给他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便能横行天下无敌,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他也是朱元璋手下唯一一个没有打过败仗的将领,被称为常胜将军。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四十岁,就病死于柳河川。
常遇春短暂的一生犹如烟花般绚烂,朱元璋评价道:“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也就是说,大明江山的十分之七八都是常遇春率军打下来的。因为大明开国前后所有的大规模战役,常遇春几乎都参与过,并且战无不胜,他是朱元璋手下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7.狄青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16岁时,因他的哥哥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官府捕快投入监牢,并在脸上刺字,注销户籍,发配至地方充军,由此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宋仁宗决定派兵征讨。正是在这场持续了四年的战争中,狄青崭露头角。
当时面对西夏兵,宋兵多为胆怯,狄青却每次都冲阵在前,甘为先锋。
他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他参与了大小25次战斗,身上留下了8处伤痕。可是他却满不在乎,依旧每次都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从而大大鼓舞了本方部队的士气。
以至于到后来,西夏兵看到这个披头散发,戴着面具的士兵就闻风丧胆,狄青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面涅将军”的外号。
由于作战英勇,狄青得到了当时主持西北战事的韩琦和范仲淹的赏识。二人对狄青礼遇有加,范仲淹还送给他一部《左氏春秋》并告诫他说:“将领若不知天下古今之事,顶多只是匹夫之勇。”
范仲淹鼓励狄青再接再厉,在作战勇猛之余,也要多读兵书战策。于是,狄青潜心苦读,研习历代将帅兵法,自身修养不断得以提高。
公元1052年,广西的侬智高称帝,率军打到了广东一带,宋朝南方告急,宋仁宗几次派兵都以失败告终,狄青临危受命,率军南征。
狄青到了广西之后,先是处罚了一批无作为的将领,振奋军心。然后看准机会发动奇袭,将叛军杀得四散而逃。在狄青的指挥下,侬智高叛乱得以平定。狄青大胜还朝,他的威望随之达到了顶点。
公元1056年,有人诬陷狄青谋逆,狄青被性情文弱的仁宗罢免了枢密使一职,赶出了开封,流放陈州。狄青气愤不已,一病不起,他到陈州不久就病逝了,死时年仅49岁。
6.关羽
史书中的关羽,不曾骑过赤兔马,也没有使过青龙刀。至于像是“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要么移花接木,要么无中生有。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可以说武功盖世,因为正史中记载了一件他的事迹,那就是他在万军丛中,斩杀了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短暂投降曹操期间,正值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爆发。
当时袁绍派遣颜良率兵进攻白马,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而曹操闻讯后,派出张辽与关羽抵挡。
颜良非等闲之辈,是袁绍的手底下的第一名将,不仅个人战斗力强,平时由他调度指挥的部队,也是袁绍手下战斗力最强的,其作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史书的记载,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旗帜和伞盖,竟然单枪匹马,闯入士气正旺的袁军阵中,以锐不可当之势斩杀颜良,随后割下其首级,并在众敌眼皮底下全身而退。
陈寿的《三国志》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此次战斗,关羽上演了万军丛中斩敌方大将的好戏,这是何等的神威!
像颜良这样的一员大将,在被众将士保护的情况下,被关羽不费吹灰之力斩于马下,这种情况在古代的军事史上属实罕见,也印证了正史中关羽的勇猛。
在陈寿的《三国志》里,关羽也是唯一一个被称为“万人敌”的猛将。虽然后来的人生中留下了大意失荆州的遗憾,但是关羽的战绩无疑是刘备帐下五虎将中最高的。
5.秦琼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手持长枪,身骑忽雷驳,先后跟随隋朝大将来护儿、张须陀,瓦岗军首领李密,洛阳王世充和大唐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一生参加过的传奇战役无数,说他是隋末唐初的第一猛将名至实归。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秦琼等瓦岗军旧将离开王世充,投奔了李渊。李渊接纳了秦琼他们之后,把他们划归到了秦王李世民的麾下,李世民得到了秦琼,也非常高兴。
李世民很早就听说过秦琼的大名,他来之后,估计是羡慕秦琼的骑术,就让秦琼率领自己的骑兵,当了马军总管。秦琼不久,便得到了一个报答李世民的机会。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十二月,在美良川(今山西闻喜南)战役中,李唐部队和刘武周的部队对峙了很长时间,双方所剩军粮都不多了,再这么耗下去,双方都耗不起。据《资治通鉴》记载,
在李世民的建议下,希望两军的头号名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在美良川打一场,1对1单挑。
宋金刚也不愿意久战,就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议。
关于这一场单挑的结果,《旧唐书·秦叔宝传》和《新唐书·秦叔宝传》都记载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资治通鉴》则记载
“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
可见最后是秦琼在这场决斗中取胜。秦琼部斩首2000余级,大胜而归。尉迟敬德奋力杀出包围圈后,狼狈逃向浍州。在这场决战之后,
尉迟敬德“仅以身免”。
也就是说,这一场比武,秦琼打赢了尉迟敬德,可见秦二爷之勇猛。
随后,秦琼跟着李世民,还参加了洺水之战、虎牢关之战等重要战斗,帮助大唐军队活捉窦建德、逼降王世充。由此中原主要地区落入唐军的掌控。秦琼受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因功进封翼国公。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秦琼因病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画像放进了凌烟阁,成为名垂青史的唐朝英雄。
4.李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初著名军事家,在民间被誉为“托塔天王”,而在正史中,他为李渊、李世民父子立下三大功劳,开辟大片领土,可以说李靖是唐初的第一战神。
当时南方有一个小国叫后梁,统治者是萧铣,拥有一支40余万的军队,割据一方。对此李渊一直如鲠在喉,想找机会把这个萧铣除掉。李靖提出十条计策,领军渡过长江三峡,活捉了萧铣,平定南方。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八月,突厥内部发生动乱,唐太宗看准时机,派遣李率军出击东突厥。
在这次作战中,李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略决定。一向作战勇猛的李靖,率领三千多人孤军深入东突厥腹地,李靖俘虏了十多万敌军,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在逃跑途中,被西道军张宝相部生擒,东突厥宣告灭亡,唐朝的疆域一直拓展到阴山以北和蒙古草原一带。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十一月,吐谷浑人在伏允可汗的率领下,在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大肆抢劫掠夺,唐太宗不可忍,下诏征讨。
年过花甲的李靖主动请缨,这一战打得十分艰难,要克服高原反应,还缺粮缺水,最后战争的结果是,吐谷浑的伏允可汗抵挡不住唐军的顽强追击,选择了自杀,而他的儿子投降了唐军,唐军顺利凯旋而归。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说:“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后来唐朝的很大一部分版图,都是李靖率军打下来的,南到越南,北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西至青海、新疆,据史料,李靖大约开拓了七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所以说,李靖确实在大唐建立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冉闵
冉闵是南北朝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幼时就出类拔萃,很受石虎的宠爱。
长成后,身长八尺,善于谋策,勇力绝人,一直是石虎帐下得力的勇将。特别是公元338年,石?征集二十万大军发起攻打辽东鲜卑人的战争,史称“昌黎之战”。结果石虎在此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但是,当时未满20岁的冉闵带领的3000余汉军得以保全,由此冉闵初露峥嵘。
石虎去世后,冉闵联合汉将李农、王基一起诛灭石氏后代,后赵灭亡。永和六年(350年)闰二月,冉闵恢复汉姓,宣告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公元350年4月,距离冉魏建立还不到两个月,石祗就派石琨率军10万,南下攻打邺城。闻讯后,冉闵率领5000余人的骑军,在邯郸击败石琨的军队,斩杀敌军数万余人。
两个月后,原后赵将领张贺度、刘国、段勤、靳豚等人又组成联军,联合起来攻打冉闵。
冉闵再次出征,率领20万大军,与反冉联军在苍亭(今山东阳谷)大战了一场,再次大获全胜,歼敌近3万,俘获无数,凯旋而归。
此时的冉闵连战连捷,声势大振,麾下军队达到30万之众,旌旗钟鼓绵延百里,其军容之盛,即使与后赵鼎盛时期相比,也毫不逊色!
只是颇为遗憾的是,冉魏政权只存在了三年,公元352年,前秦和前燕联手攻破冉魏首都邺城,冉闵被杀。
2.李存孝
李存孝,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唐末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
他是晋王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
李存孝在李克用悉心调教下茁壮成长,成为义父贴身护卫兼骑兵将领。
那么李存孝身为一个将领,武功究竟有多高?他究竟有多厉害呢?
五代史上这么记载:当时排名第三的高思继非常勇猛,却在李存孝生病的情况下,不到十回合便将高思继生擒。排名第二的猛将名唤做王彦章,此人枪法一流,号称铁枪王子,据说他是主动找李存孝比试的,没想到那天李存孝仅仅用了五个回合,就将王彦章刺落马下。
他一生征战无数,战无不胜,《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从这段话看得出来,李存孝勇猛无敌,为李克用征战一生,根本就没有败过。后世的评价“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李”就是指李存孝。
1.项羽
项羽是历史上有名的猛将,有“西楚霸王”之称,后人评价其“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的一生很短暂,只活了31岁,但基本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也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五万楚军,九战九捷,击败了士气正旺的章邯和王离率领的四十万秦军。
楚汉争霸中,最经典的战役便是彭城之战,项羽率领三万楚军,击败刘邦率领的五十六万诸侯军,还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结发妻子吕雉。
项羽的最后一战是东城之战,当时项羽逃到乌江,后面有五千汉兵追杀上来,此时项羽手里只剩下28个人,他将其成四组,每组七个人冲下山去,项羽冲出重围,斩杀汉军一员大将,又杀死上百人。
这一仗打下来,项羽这边的二十八个人才死伤两个,还有二十六个人活下来。
所以古代战争论以少胜多,无人能及项羽,是名副其实的战神。

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项羽,霍去病,英布,吕布,马超,冉闵,斛律光,史万岁,杨再兴,李文忠)

TOP 10 李文忠

明史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出身够可以,朱元璋的亲外,随朱一起打天下,勇冠三军,戏勇冠诸将。也就是说就连常遇春这样的勇将也只能排在其下,勇武可见一斑。漠北阿鲁浑河之战,马倒步战,仍杀伤无数,义乌之战,引千骑横突张士诚部,杀伤数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战,身被数围,大呼奋击,一战破张士诚二十万大军,悍勇不可一世,诸候皆畏之。

我个人对李文忠最熟悉的一段是其白扬门之战,勇中有谋,刚中带柔,一代猛将本色尽显无疑。尤为可贵的是其好学问,虽征战沙场仍不懈学习,颇有古人之风。曾有:“兵在谋不在众”之语,刚猛之中不失智谋,可谓智勇皆备。

唯一可惜的是不得善 终,死于朱元璋的猜忌之下,道理其实很简单,虽是家族之人,终就对他不是很放心,而最放心的办法莫过于从肉体上消灭,所以,他只好死了,没有死于沙场,可叹,可悲!

勇猛指数6 智谋指数7 总评 6.5

TOP 9 马超

字孟起,号"锦马超",长得极蚰,按现代人的标准整个就一酷哥,可恨的是他不但酷,还狠,都是MM们最喜欢的呀。陇右人,世居羌胡边,以其勇深得胡人之心,号之为"神威天将军".

潼关之战是其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打得横扫北方平定诸候如探囊取物一般的阿瞒割须断袍而走,帐下诸将竟无人敢拂其锋芒,这可是些称雄三国的狠角呀,曹仁,夏候兄弟,张合,哪一个不是个个顶个的主儿?后兵败投告刘大耳,郁郁而终,殊为可怜。

勇猛指数6.5 智谋指数 5 总评 5.5

TOP 8 英布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过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是当时仅次于西楚霸王的第二号狠角色,当时号称"勇悍"的什么樊哙啊,夏候婴呀什么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战而定,压根不是个。打得刘老二几次屁滚尿流,所谓"伤得越痛,爱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钱拉拢英布,一旦得手,如获至宝,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汉以后几无建树,还不如呆在楚那边风光。

巨鹿之战,引数千楚兵为先锋击三十万秦军,无往不胜,悍通显于诸候,为最终击溃秦军主力立下头功,后奉项羽令坑杀二十万秦军于新安,击汉之役,引军破三秦天险涵谷关,骁勇异常,项羽大封诸候,布为九江王,杀楚怀王。

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惧诛而反,击汉楚王部,败之,破汉荆王部,尽收其地,兵,糖,又与汉军主力相持与甄,刘邦见其悍勇不敢应战,固守城池,留下一对千古妙对:汝何故而反?刘邦问。俗为帝耳!英布答。他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惜此时天下已定,民皆不愿战,后大战之下兵败身死,落得个千古骂名。

勇猛指数 7 智谋指数 6 总评 6.5

TOP 7 史万岁

隋初四大名将之一,出身名将世家,15岁从征,后以副将从征平定尉迟同(有一个舟之底),每战必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败势已定之下,拔马奋击,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突入敌阵,立杀数十人,方止住阵脚,后杨坚登位,以戴罪之身以凉州道帐下武将身份出征,与突*可汗定"士卒何罪,愿得勇士单挑以绝胜负"之约,史载"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大惊,议和而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以单挑的形式决定战局的例子,单凭此,史万岁便该名流千古。

后史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引2000军偏师,千里而进,历700战,与主力失去联络,皆以为其已全军败亡,杀伤以十万计。后以此功加封,并进入四大之列。

大斤山之战,突*军与随军相遇,敌哨骑回报隋军主将为史万岁,突*可汗大惊,说道:得非敦煌斩吾勇士者乎?"在得到哨骑确认后慌张撤退,被隋军跟进斩杀万人,其勇由此可见。

结局,嘿嘿,又一个不得善终的,又一个死在自已人之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史万岁昏了头,为了替将士请功,不注意言辞用语,在朝堂之上跟杨坚对着干,有失文帝威严……

勇猛指数 7.5 智谋指数 7 总评 7

TOP 6 吕布

知名度颇高,

号"飞将军",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悍勇世无所匹,不多说

勇猛指数 8 智谋指数 5 总评 6.5

TOP 5 斛律光

字明月,高车族,北齐名将,出身将门,其父斛律金,官至大司马,咸阳王,其弟为齐幽州刺史,可谓一门三杰,最初投候景(后来杀了梁武帝的那个),有人便对候景说"斛律家小儿,不可使其三度为将,后夺人名",原因就是因其自小"少言语,工骑射,具兵事,一郡皆服".十七岁时便"生擒敌勇将",少年得志。与高欢出征,一箭射落大雕,高欢赞道:此射雕手也。此后,北齐一军皆呼之为"射雕将军"(跟郭靖差不多,北方民族对弓马之术很看重)。

纵观《北齐书。斛律光》传,如"光自驰马迎之,斩敌将","光自生擒敌首领"之样的描述比比皆是,客观的说,北齐书的内容基本是可*的,可信度要远大于南朝的几本史书,能得如此高的评价,斛律光之勇自不待言。

实是求是的说,斛律光不但是勇将,更是名将,在整个南北朝可以排得进前五位,与韦睿,刘裕,韦孝宽,陈庆之之流并列,只是由于本篇的大方向不在此,又因其非我族类,就不便多说。结局一样不妙,又一个死于自已人之身的猛将,可怜得紧。呵呵

勇猛指数 8.5 智谋指数 8 总评 8

TOP 4 霍去病

单是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便足以使其名载史册,更可贵的是其对匈奴的战绩,不败之将更是难得,像上文所述诸将,皆有败绩,且有些还败得很惨,象这样出身皇族亲引铁骑出塞,令胡骑丧胆,汉子振奋的名将极为难得,此前曾在"十大名将系列"中有他,故不多说

勇猛指数 9 智谋指数 9 总评 9

TOP 3 杨再兴

小商河一战,令无数后世子孙为之扼腕,数百将士面对数十倍敌军(女真人主力骑兵部队,战力之强可以想见)发动了奋不顾死的冲锋,虽尽数死于沙场,却使威名流芳百世,仅杨再兴一人便"杀敌将数十,斩胡骑数百",其中不乏元帅一类的重要将官,可谓死得其所,据史记载死后岳家军为其收尸,仅从其身体内烧出的铁箭头就达两斤以上,惨烈非常。

据称其为杨老令公之后,初为义军帐下大将,后受到岳家军的进攻,斩,杀岳家军数位将官,所括岳王的亲哥,兵败投降,为岳家军帐下与高宪,岳云并列的三员猛将之首,数次随岳家军击女真骑兵,杀伤甚众,胡骑皆畏之,闻之至则尽拔马避之,以全性命。想来可笑,印象中的女真人打仗是不怕死的,怎么会怎样?想来女真人所谓的不怕死也只是一种表现现象,在明知进必死退可生的情况下一样不会放弃生命的,呵呵。

勇猛指数 9.5 智谋指数 6 总评 7.5

TOP 2 冉闵

冉魏政权的君主,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魏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之心。

作为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族的精神支柱,冉闵的威猛至今还在一些地方流传,乱华之六胡经其征战厮杀只剩其四,为汉文化在北方的延续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将在短时间内新写个长篇,内中便有对冉闵浓墨重彩的描述),日本人更是将其称为与项羽并列的猛将之首。

"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骑赤龙,一生死于其手下的敌军以万计,死于其政权,军队下的胡人更是以十万计,曾创造过以弱击强九战九胜的战例,帐下军士皆勇冠三军,竟与楚霸王之八千江东子弟不相上下,仅被难一役便"斩燕将数十,杀燕骑三百余",勇烈可见一斑,只是由于战马被杀,步战力尽被擒,面对胡主责难,尤自怒斥:“天下大乱,尔曹夷 狄禽 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被杀之后,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惧,封其为"悼武天王"这才作罢。

勇猛指数 10 智谋指数 8 总评 9

TOP 1 项羽

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学什么的,上过什么学,或者是没上过学,提起此人无不了若指掌。巨鹿之战,三万破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六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作为一个失败者,得到了远比成功者刘邦更高的认同度与同情,实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一个如此悲情英雄竟能在民间拥有如此的知名度,实在是很令人费解

中国十大名将

(1)田单:
战国时名将。系田齐宗室的疏远族属。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齐□王时为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市掾。燕将乐毅破齐时,田单与族人避居安平(今山东临淄东北)。安平城破,他又命族人尽断车轴末端,用铁包裹轴头,使之坚而易行,得以免为燕军所虏,东保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即墨大夫战死,田单被推为将军,守即墨拒燕。燕惠王继位,田单闻乐毅与燕新君有隙,乃纵反间于燕,使燕惠王遣骑劫代乐毅为将。他又自称得神人相助,设计使燕军尽劓所俘齐卒,掘烧齐人□墓,以激怒齐人。为麻痹燕军,田单还遣使约降于燕,令即墨富豪献金于燕将以求乞保护。
齐襄王五年(前279),田单大破燕军。他搜集城中千余条牛,饰以绘有五彩龙文的绛色缯衣,缚兵刃于牛角,灌油脂于芦苇而系于牛尾,于夜间点燃,牛因而怒直奔,突燕军。齐壮士五千随后冲杀,大破燕军,杀其将骑劫。田单乘胜挥军尽收失地七十余城,由莒(今山东莒县)迎齐襄王入都临淄。田单因功被任为相,封为安平君,后又益封夜邑(今山东掖县)万户。田单后又事赵,《史记》载他于赵孝成王元年(前265)将赵师攻燕,又攻韩。次年,田单为赵相。
(2)廉颇: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强秦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3)韩信:
(?—前196年),汉朝初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今属江苏省)人。西汉开国名将,为西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却也因此引起刘邦猜忌,项羽自杀后,其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由于谋反被吕后、萧何及刘恒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
韩信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配剑从军,投身项梁的西楚军。项梁战死后,继随项羽,但未受项羽重用,只是充当一名执戟卫士。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于是他愤然逃出楚营,投奔汉王刘邦。刘邦初始也没把他当将才使用,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决意离汉营而去。丞相萧何素知韩信之才,闻讯即刻骑马月夜苦追,将他劝回,由此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后来,刘邦在萧何的屡次劝说下,亲自与韩信讨论军国大事,确信韩信为稀世之才,遂举行仪式,拜为大将。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韩信派人修复刘邦进入汉中时烧毁的栈道,迷惑雍王章邯,自己却率军悄悄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大败章邯军,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韩信引兵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洛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邛等项羽所属的封国,先后归降。然后便与齐赵联合共谋击楚,四月,大军就已进至楚都彭城。攻势之凌厉,令人赞叹。未想刘邦进入彭城后就把防务丢在一边,遍搜宝货美人。正在与齐军鏖战的项羽听说彭城失守,急率三万精骑星夜赶回,一战将刘邦击败。韩信闻讯即刻赶来收集溃败的部队,和刘邦在洛阳地区会师,又成功地进行了阻击战,在京县、索亭之间把楚军打得大败,使项羽西进的兵锋顿挫。战线最后在荥阳稳定了下来。
刘邦兵败彭城,齐、赵、魏等重又倒戈向楚。八月,刘邦封韩信为左丞相,领兵攻魏。魏王豹陈重兵于黄河东岸的蒲坂,韩信针对魏军部署,将大量船只集中在蒲坂对面的临晋,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用木框架绑扎瓦罐做成临时渡河器才,从上游夏阳渡河奇袭安邑,突然出现在魏军背后,大破魏军,俘获魏王豹。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年九月,韩信又引兵东向阏与,活捉代相夏说,收复了代郡。这时,刘邦却命韩信急调其力主至荥阳加强该地守备,故韩信只带了万余部队东下井陉攻赵。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韩信先以两千轻骑,乘夜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天明后亲率主力前出到河边背水列阵,诱使赵军出营攻击。汉军背河而战,无路可退,人人拼死作战。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乘机攻入赵军空营,遍插汉军红旗,赵军见状,军心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大破二十万赵军,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接着,韩信用“上兵伐谋”办法降服了燕。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以韩信的典故为名的成语。“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是其一生之概括。
(4)李广:
李广。善射。有才气。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之。不入境。广之军吏。士卒。或封侯。而广不得爵。尝语望气王朔曰。岂吾相不当侯耶。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有所恨乎。广曰。我尝诱降羌八百余人。诈而杀之。至今大恨。朔曰。祸莫大乎杀已降。此将军所以不得封侯也。后因失道。自刭。至孙凌降单于。汉族陵母妻子。又广尝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更射之。终不能入。(李广列传)
李广汉朝成纪人(今甘肃省天水县),才气过人,胳臂长,善射箭。景帝即位时,提升为将军,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李广来了,都畏惧得相率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李广曾经出猎,看见草中一块大石,误以为虎,随即张弓射箭,正中大石,近前一看,箭头深没石中,心中十分惊奇,何以竟有如此功力,于是对准石头,引箭再射,可是终究不能射入。
然而李广一生命运不济,他的部吏得机会封侯者不少,而李广始终不得侯爵。他曾询问相命专家王朔说:“难道我的相貌不配封侯吗?或是命中注定不该受爵?”王朔说:“将军自当省察,平生是否作过愧对良心的恨事?”李广说:“过去我镇守陇西时,羌人造反,我曾使用诈术,诱羌兵八百多人投降,加以坑杀,至今追悔不及,感到终身引恨。”王朔说:“最大的罪咎,莫过于使用诈术,最大的灾祸,莫过于杀害已降,这就是将军平生不得封侯的原因了。”
后来匈奴犯境,武帝命大将军卫青领军出击匈奴,李广自愿奏请随军出征,卫青因广年老,于军不利,不令他居前军,对当单于,而命他出东道围攻,结果因不熟地理,迷失道路,使单于遁走,大将军卫青责怪李广,要上奏朝廷,广回到幕府,对部属说:“我从弱冠与匈奴七十余战,今幸有机对战单于,不料大将军却调遣广部绕出东道,迷失道路,这岂非天意,广已六十多岁,无功老将,何颜面对有司审判?”说罢,引剑自刎而死。李广一生为人清廉,爱护部属。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为官四十多年,死后家无余产。生平治军宽简,带领军队,遇到粮运缺绝时,发现水源,士卒不尽饮,李广不近水边,士卒不尽吃饱,李广决不先食,因此士卒,都乐于追随,听命效忠。见李广死,部属全军恸哭,百姓不论老少,听到消息,也都叹息流涕。
李广有三子,其中两子先广而死,三子为报父仇,偷击卫青未遂,后被霍去病射杀身死。李广孙李陵也善射,爱士卒,领兵深入匈奴,兵尽粮绝而降匈奴,武帝得知,将李陵母亲妻子全家斩首处死。李广家声,从此不振。
(5)霍去病:
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
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
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
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
(6)李靖: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此人在说唐故事中是最有神奇色彩的一个,呼风唤雨,撒豆成兵,金丹救命,飞剑杀人,每当李世民等人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必然是他从天而降,大显神通,总之,他是个神仙中人。历史中的李靖当然不是如此,那种江湖道士的形象实在不知是如何安到他身上的,大概是他的字不好,叫什么药师,所以让人联系到炼丹的道士。不过药师佛同时也是佛教里三主佛之一,按这个逻辑,好象李靖更应该以和尚的形象出现在说唐故事里,也许是说唐故事的作者讨厌和尚吧,所以李靖就成了道士。
李靖于大业十三年就归顺了唐朝,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和事迹,李世民与薛举、刘武周的两场大战李靖都没有出现。武德三年唐向王世充发起进攻,李靖有所参与,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以李靖的才干,不应如此默默无闻,可能是这段时间与李世民相处得不是很好,因此也就没有表现的机会。
经过半年左右的进攻,王世充的势力基本已被李世民压制,李渊开始有能力染指长江以南。这时江南最大的敌对势力是萧铣的梁国,其都城在江陵。李渊将李靖从李世民手下抽调出来,命令他去进攻江陵。这可以说是个强人所难的命令,等于要李靖去灭了梁国,实在是谈何容易。李靖手下兵力不多,进攻到峡州就被萧铣的部队挡住,无法继续推进。李渊很不耐烦,怪罪李靖办事不力,下密旨给峡州都督许绍,要许就地处决李靖。看来李渊还记得当年李靖的揭发未遂,上次想杀他因为忘了找借口而没法下手,这次终于设了圈套让李靖去完成一个不可能任务,目的还是要除掉他。
不过这个借口也找得太过牵强,如果萧铣真是那么好消灭,早就被灭掉了,用这种理由杀李靖,谁都看得出其中有冤枉。许绍是个有主见的人,又欣赏李靖的才干,因此收到密旨后并不执行,反而写了信给李渊尽力为李靖分辨。许绍是当时唐朝对抗萧铣的中流砥柱,多次击退萧铣的进攻,他既然出面为李靖说情,李渊总不好蛮干,所以也就顺水推舟,收回了密旨。但是,要求李靖进攻萧铣的命令没有撤回,李靖只得继续去努力完成他的不可能任务。
就在眼看要穷途末路的时候,终于来了个机会让李靖表现自己。当时开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首领冉肇则起兵反唐(具体的原因不详,一个少数民族头领应该不会想争天下,只怕是民族矛盾的问题),率众进攻夔州。唐朝的军区司令赵郡王李孝恭出兵平叛,反而吃了败仗。李靖当时正驻扎在附近,受命协同李孝恭行动,李靖只带了八百人突袭冉肇则的营帐,冉新胜后麻痹轻敌,结果吃了大亏。李靖随后又猜到冉退兵的道路,预先设下埋伏,当冉领着败兵经过时突然出击击毙了冉。冉的残部不知李靖兵力其实只有一点点,见首领被杀,就全部缴械投降,共有五千人之多。李靖以区区八百人破敌,几乎称得上是奇迹,将星终于升起了。
李渊本来正在忧虑少数民族的叛乱,忽然传来消息说叛乱已经被李靖平定,这份高兴非同小可。为表示自己的知人善用,李渊向臣子们炫耀说,用人时“使功不如使过”,我用李靖就是这个道理啊。所谓“使功不如使过”,意思是派以前犯过错误的人去办事比派老功臣去办事效率要高,因为犯过错误的人都会拼命抓住机会努力洗刷自己,不会有懈怠之心。这个道理本身是没有错的,不过李渊究竟是事前诸葛还是事后诸葛就很难说了,前不久还说李靖不好好干要杀头,忽然又变成早就慧眼识英雄,给你艰苦的环境是为了让你更好地锻炼……
随后,李渊通令嘉奖了李靖,在嘉奖令中勉励李靖努力进取,“勿忧富贵”。由于此前对李靖的待遇不太公平,怕李靖心中仍有包袱,李渊还专门写了亲笔信给李靖,说道“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要说忘记了,那当然没有可能,对旧事念念不忘倒是真的。不过李渊毕竟是能成大事的人,一发现李靖难得的军事才能,立刻就放下私怨,转为笼络,难怪李渊能当上皇帝,真是好手段。这件事后,李靖才算真正被唐朝所接纳,他的才能也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
赵郡王李孝恭是唐朝在四川一带的军事总司令,手握重兵,但却缺乏大将,以至连少数民族叛乱都收拾不了,等到发现原来自己手下还有李靖这样的人才,立刻就将李靖抓住不放。李渊也知道李孝恭不熟悉军事,需要有人指导,于是就任命李靖担任了李孝恭的行军长史(类似总参谋长),此后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二李一直搭档,为唐朝平定了整个江南。
武德四年夏,李世民在洛阳决战中取胜,王世充、窦建德被消灭,唐朝得以全力对付萧铣。当时唐朝控制了长江上游,萧铣的势力在长江中游,要发动进攻,自然从四川顺江而下最为方便。因此李渊任命李孝恭为进攻萧铣的总指挥,在夔州打造军舰,练习水战,准备全面进攻,而整个军事行动的实际策划人就是李靖。
到了八月,唐军的人员器械粮草战船都已就绪,不巧正碰上长江汛期,唐军众将都担心水势险恶,建议等水退后再出击。李靖力排众议,认为萧铣必然认为唐军不敢冒险在汛期出兵,守备一定空虚,正可趁此机会,一鼓作气彻底消灭萧铣。最终李孝恭采纳了李靖的意见,全军冒险出击。
可能是唐军的战船修得坚固,或者是水手的经验老道,长江的洪水并没有给唐军造成多少损失,没有出现船覆人亡的悲剧(一代名将因为翻船淹死的好象真没几个,德国的巴巴罗萨除外)。因为是顺流而下,洪水反而极大地加快了唐军的行军速度,完美地达到了突袭的效果,唐军一举攻克了江陵的门户荆门。
萧铣根本就没想到唐军敢如此冒险,其主力部队正散在全国各地屯田,突然遭到攻击之下,手边甚至没有可用之兵,其狼狈可想而知(萧铣最有能力的两员大将董景珍和张绣都已因君臣矛盾被其借故诛灭,弄得国无良将,不然不会如此狼狈)。萧铣紧急动员,将能集结的数万兵力全部交给大将文士弘率领,希望能挡住唐军的进攻。
九月,唐军主力与文士弘部相遇于夷陵。李靖分析局势,认为文士弘部虽然是临时拼凑而成,但毕竟是护卫首都的精兵,又知道如果战败就会亡国,其战斗力不可轻视,不如先用计泻其锐气,然后再战。但李孝恭急于求战(其实也不能怪他,萧铣各地的救兵正急速赶来,时间耽误不起),不听李靖的建议,直接出兵向文士弘挑战。果然如李靖所料,文士弘部奋勇拼杀,唐军不幸战败。不料正是这次战败使李靖有了取胜的机会,文士弘部战胜后争夺战利品,秩序大乱,李靖立即投入全部预备队发起进攻,李孝恭也收拾败军回身再战,结果梁军反胜为败,全军溃散。
李靖的这个小花招其实是打心理战,当时李唐的势力已很强大,梁国军队之所以坚持和唐军对抗,只是为了对萧铣效忠,一旦萧铣出了事,各地的将领自然会犹豫是否还有必要与唐朝为敌,当然不会拼命赶路到江陵和唐军开仗。唐军主将李孝恭采纳了李靖的计策,于是大批梁军舰船开始凄凉地漂往下游。果然如李靖所料,梁国下游的援军见到无人舰后误以为江陵已失守,这个假消息传播开去,各地的援军纷纷开始观望,大大降低了行军速度,唐军得以有充分的时间围攻江陵。
萧铣不断派人出城催促援军,但这些求援使者都没能冲出包围,消息传不出去(奇怪,萧铣可以在长江里放些漂流瓶之类的东西来传递情报的,难道没有想到?)。眼看唐军攻势凌厉,而自己的援军迟迟不到,萧铣终于绝望,认为与其力尽后与城共亡,不如在还没山穷水尽时投降,还可以争取个自首宽大处理。于是萧铣与众大臣痛哭一场,开城投降,梁国仅一个月时间就灭亡了。随后萧铣被送到长安,李渊根本不考虑他的自首情节,毫不留情地将他处斩。
唐军以一个月时间灭亡梁国,李靖的战功无人可比,李渊因此封李靖为上柱国,永康郡公,随即李渊又任命李靖为岭南抚慰大使,命令他乘胜进军平定岭南。岭南地处偏僻,各地独立势力在隋末乱世中以自保为原则,在名义上曾归附萧铣、林士弘等反王,但基本处于无=状态。武德四年十一月,李靖率部进入岭南,大力采用怀柔手段,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岭南各势力纷纷投降。史载李靖在岭南招抚所得计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用今天的语言来说,李靖可谓和平统一祖国的大功臣了
(7)郭子仪:
(697~781)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唐代将领。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天宝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后官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曾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被德宗李适尊为“尚父”。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叛乱,他任朔方节度使出兵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击败安禄山部将高秀岩。至德元载(756)多次击败史思明部,收复河北十余郡,使叛军陷入被动境地。后因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失守,奉命还军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至德二载(757),率军攻占河东,一度克潼关。五月,反攻长安(今西安),在清渠(长安西)失利。九月,从元帅广平王李俶率唐军及回纥军15万人在香积寺(长安南)北大败叛军,收复长安及洛阳、河西、河东、河南诸地。乾元元年(758)因进攻邺城(今河南安阳)兵败,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仆固怀恩反唐,吐蕃、回纥兵相继进犯,他又被起用,重新领兵,并屡上御敌之策。永泰元年(765)十月,在吐蕃与回纥大军压境之际,他利用矛盾,说服回纥反戈,大败10万吐蕃军,稳定了关中局势。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为部下敬服。他有政治远见,曾提出削减冗官、选贤任能和轻徭薄赋的主张;并注意与少数民族修好,善待回纥,以取得其对唐的支持。他历事四朝,勤于职守,对巩固唐朝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建中二年六月病卒。
(8)狄青:
宋代将领。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行伍出身,19岁从军,任皇帝侍卫。后应诏戍边,任延州指使。他在同西夏作战中,骁勇善战,多次负伤,屡建战功,深为戍边名臣范仲淹、韩琦器重,累升至彰化军节度使,枢密副使。皇佑四年(1052),广源州(约今越南高平地区)部族首领侬智高称帝,建大南国,攻占广南(今广西、广东)九州。狄青奉命率兵3万进击,大败侬军,收复邕州(今广西南宁),歼敌万余人。侬智高逃大理(今属云南)。五年,升枢密使。狄青一生征战,严于治军,喜读兵书。嘉佑元年(1056)去职,次年三月卒。
(9)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 ,相川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北宋末年,以敢战士应募入伍,任秉义郎 。建炎中,为东京留守宗泽部下统制。泽死,从杜元南下。建炎四年(1130),率军收复建康,迁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绍兴间,与伪齐、金兵战,屡立战功 。以镇压江西地区农民起义 ,得高余所奖“精忠岳飞 ”的锦旗。四年(1134),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节度使。七年,拜太尉,湖北 、京西路宣抚使。九年,进开府仪同三司。十年,授少保、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挥师北伐,连克蔡州、郑州、洛阳,取得郾城大捷,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命退兵。次年,授枢密副使,被罢兵权,寻为秦桧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年仅三十九。淳熙五年(1179),追谥武穆。宁宗朝追封鄂王。宝庆元年(1225),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 ,不传。
(10)戚继光:
(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戚继光始祖戚祥因避元末战乱居安徽昌义乡(定远),后随朱元璋起兵,战死于云南。明廷为追念戚祥开国之功,授其子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祥子斌,斌子王圭,王圭子谏,谏子宣,宣继子景通,景通子继光,历6世160余载均居蓬莱。
嘉靖三十八年(1559)亲赴浙江义乌,精选3000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史称这支军旅为“戚家军”。他率这支军队在浙江先后取得高家楼、龙山、缙山、乌牛、松浦、鉴云诸捷,扭转了战局。连当时妒功忌贤的兵部侍郎、浙江总督胡宗宪也称这是“自有倭以来,未有若迩来数捷之痛快人心者”,夸赞戚继光“勇冠三军,身经百战,累解桃诸之厄,屡扶海门之危”,“且任劳任怨,挺身干事,诚无出其右者”。同僚们称赞戚继光“批亢捣虚,彼且畏之如虎;除凶雪耻,斯民望之如云”,“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